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低收入居民住区发展模式探索 > 专家评论 > 文章详情

爱德华 布莱克利:改变旧城面貌 构建美好未来—--政策相互作用,经济和社会驱动棚户区重现生机

发表于 cjyyzb
  中国正在进行着世界上其他地方从未尝试过的行动,那就是依靠国家的政策改变城市面貌。区域经济理论认为机械工业是大都市聚集产业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农业的最重要核心[1]。欧美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基本相同,那就是在水运便利的区域建立大型中心城市,政府和制造业共同努力扩大经济规模。从本质上讲,城市建设和工厂建设非常相似。相对于分散的区域来说,在临近的区域,人越多生产的商品越多,同时消费的商品越多,这样就导致城市越大越有利于生产和消费。区域科技文献也随着公司的交往和商品的运输而逐渐增加[1]。然而,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西方国家的城市和制造业的紧密联系逐渐改变并走向衰落,遗弃了许多工业衰败的中心城市,这一现象在美国尤其明显。很多美国的城市中心区犯罪率高发,社会和经济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2]。   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形成贫民窟的数量远远快于工厂的数量。我们看到在世界各地以惊人的速度快速生长的贫民窟和无规则的定居点。   中国的做法是改造旧城,使现有的城市框架大都市化,虽然这种做法非常困难和复杂。在许多情况下,那些昔日为人们提供就业岗位的产业像钢铁业,面临生存危机。 1.1 中国大都市化实施方法   中国实施方法的特点是综合考虑区域现代化和城市化。其目标是改造旧城,建设新城,培育高端产业,吸纳原有产业工人就业。这就意味着新建和改建大批的工业设施和住房,以便容纳新的和原有的劳动力。 1.2 前景和方向   中国“十二五”规划明确地描绘了本世纪中叶的美好前景,那时中国的城市化将超过印度和其他的亚洲国家。在新的五年规划中,提出了七项知识密集型的战略产业规划,如太阳能;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2.  中国现代城市化步骤   当国家的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主要驱动力和国家的最优先事项。 2.1强化和重建国家最大的城市,完善建筑密度和基础设施   在全国范围内,城市中心区的老旧建筑被高质量的新楼房所取代。由于同时顾及共有利益和私人利益,改造工程顺利实施。新地铁等公共基础设施提升了地铁沿线土地价值,允许私人部门参与地铁沿线老旧建筑的开发建设。原居民有自愿回迁的优先权,有些情况下,原居民搬入新住房可以得到政府补助。 2.2在现有城市附近新建和改建新的定居点。   这种模式在上海、南京等城市大批出现。本质上说,新卫星城建在城市附近的农村或开阔地带,同时建设新的道路和商业设施等其他基础设施,以吸引更多的人流和物流。 3.重新盘活城市住房保有量是细致而漫长的过程   城市的最新开发区域是用于安置原居民和新居民的棚户区改造,老旧的工业区域被重新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被用于建设建筑密度更高的房屋。城市居民不仅仅得益于改善住房,而且新的教育、休闲娱乐和社会服务也得到改进。棚户区改造的总体目标是改善人民生后,强化城市活力。   因此,棚户区改造项目强调居民职业技能的培训,重视居民的体魄上和精神上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失业工人和农村来的新居民较快地融入新的全球经济体系。 4.资源枯竭矿山和老工厂厂址的重建   中国的工业化起始于二十世纪,东北各省大面积自然资源如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被开发利用,建设了许多与之相关的制造业工厂。随着工厂的出现,许多工人定居点建在围绕工厂周围。这些定居点基础设施不足,甚至缺少最基本的安全和卫生设施。   这些非正式无规划公共卫生设施不足的区域容纳了数以白万计的工人,他们来自农村,在附近矿山和工厂工作。但中国的工人定居点与西方国家的有明显的不同。在西方国家,“工人村”的建设是为了安置新移民;而在中国,非正式定居点或棚户区成为工人的定居形式。虽然,美国的衰败城市拥有基本的基础设施,但“工人村”的建设还是使死气沉沉的工业城充满生机。而中国的情况则大相径庭,原有居民并不是迁出,而是改造原有棚户区。这样的做法,我称为“原地重建,而不是异地重建”。 5.政策驱动力   第一,中国的工业人口和基础设施绝大部分在老的沿海城市,改造完善老城市远比异地重建容易得多。中国促进城市发展的办法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同时改善城市核心地区的住房。这些城市充分调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积极性,在城市内建设了新的工业区。当工业区强大时,这些成长的大城市会变得更好。   第二,虽然中国地域辽阔,但是缺乏建筑用地。中国没有足够的土地建设居民区。不利的地貌使得中国非常困难在山坡、山谷和近水区域建设居民区。保护农业用地依然是中国经济的核心任务。   第三,缩小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的贫富差距,是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从1980年至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世界上任何经济体,然而,各种形式的不平等也逐渐浮现出来。

  个人之间的经济差距也同样反映在不同的地区之间。最富的人与最穷的人之间的差距已从7.3倍扩大到13倍。在城市化进程中,任何减少不平等现象的努力,都必须考虑应对城乡差别、贫富差别和地区差别。这是那些贫穷地区加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消除贫困和解决住房问题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辽宁省的做法是一个范例,国家给与辽宁政策的优惠,改造矿区棚户区,增强原有城市的能力以容纳更多的人口,为国家政策的实施提供实际经验。



  • 本溪强化城市建设


  本溪是老钢铁基地,随着钢铁业走下坡路,城市功能逐渐退化。本溪的做法与美国城市的做法完全不同。由于美国人口极大的流动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工人和他们的家庭必须到新的城市寻找新的工作,而放弃他们原来工作的城市。本溪和其他的老制造业城市正在成长,抓住了发展的机遇,缩小了收入和教育的差距。



  • 抚顺改造老旧矿区棚户区并且重新教育人们


  抚顺的处境更加困难,那里矿山资源和人力资源已经消耗殆尽。在这种情况下,放弃矿山和城市是显而易见的政策。但是,政府出面建设这座没有经济价值的城市。中国重建了城市,不但保留了原居民,而且增加了新人口。这样的做法,增加人力资本,减少人们移向其它大城市寻找未知机会的成本和浪费。



  • 铁岭靠近现有中心建设新城


  铁岭选择进行老城市的棚户区改造工程,而不是建设新城。新科技园和工业基地建在了老城市的邻近区域,这就为原来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和农村劳动力创造了新的就业形式。巨大的投资并不能保证棚户区改造工程的成功。然而,如果不紧紧抓住全球化的机会,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将停滞不前。因此,很明显如何将现代生活方式融入老旧社区,以及如何让工人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6.结论:为其它国家提供的经验


  中国人知道中国需要城市化,但也需要避免美国工业城市衰败综合症。所以,综合分析美国和邻近国家如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快速城市化失败的教训,并结合拉丁美洲的棚户区问题,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决定发展和改变城市面貌,加速城市化进程。但中国人口众多,土地稀少,棚户区改造工程面临很多困难。辽宁的实施办法是通过棚户区改造工程增强工业生产能力,促进城市的繁荣;而不是迁移重建。棚户区改造的主要要点概括如下:


  1.改造老城市并使其现代化,为今后的人口提供有效的空间,至少与现在人口的增长保持平衡。


  2.通过增强欠发达地区的竞争能力,缩小不同地区不同人们之间不可避免的收入差距。


  3.建立土地市场,这有助于强化地方和国家投资改造矿山和老工业基地的力度。投入启动资金清理土地,然后出售这些土地供建设住宅和其他的项目。


  4.在新居民区,培训原有无技能或低技能的工人,增加他们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