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低收入居民住区发展模式探索
  在改革开放,能源以及经济和产业结构快速调整的中国,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加速过程中,贫民窟现象也在中国城市中滋生和蔓延。棚户区就是中国式的贫民窟的典型代表。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全国居住在各类棚户区中的家庭共1148万户,其中城市棚户区744万户,均为中等偏下或低收入人群。   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辽宁省棚户区的改造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仅对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深远而广泛,更是对全国的低收入居民住区发展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参考。
  2012年10月30日,中国社科院财经院网站智库评论栏目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城市与房地产研究室主任倪鹏飞,就中国城市化问题进行了评论。 [详细]
  • 1.简述中国住房政策   自1980年,中国的住房政策经历了从社会福利到市场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变化。此前,居民住房几乎由单位免费提供,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与过去相比,中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住房已经得到了巨大的改变。1978年前,中国每年的新建房才有不到2亿套,但整个八十年代就达到116亿套(世界银行, 1992:26)。经过30年的长期改革,现在中国住房政策主要有4个维度: 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安置房(摩根大通...
  •   中国正在进行着世界上其他地方从未尝试过的行动,那就是依靠国家的政策改变城市面貌。区域经济理论认为机械工业是大都市聚集产业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农业的最重要核心[1]。欧美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基本相同,那就是在水运便利的区域建立大型中心城市,政府和制造业共同努力扩大经济规模。从本质上讲,城市建设和工厂建设非常相似。相对于分散的区域来说,在临近的区域,人越多生产的商品越多,同时消费的商品越多,...
  • 1.前言   中国政府改造棚户区的巨大努力对整个国家经济的贡献并不令人感到惊奇。显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城市区域的生产效率和城市发展的程度以及伴随的挑战。为保持可持续的发展,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其一是保持规模经济高效率生产活动的增长,特别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经验表明城市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将主导经济增长的进程。1980 年至1998年,发展中国家86%的附加值增长来自于城市区域—制...
最新动态 更多>>
 2012年3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低收入居民住区发展模式探索——中国辽宁棚户区改造的经验国内研讨会”在辽宁沈阳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陪勇主持,中国社会科学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出席会议并做了主题演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中宣部宣教局局长荆惠民、辽宁省省委副书记夏德仁、副省长陈超英、省委秘书长周忠轩出席了会议并发言。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相关领导和专家也出席了会议。新华社、人民... [详细]
相关报道 更多>>
  •   辽宁省于2005年初在中国率先开始探索大规模改造城市及国有工矿棚户区的途径及方式,用了4年的时间改造完成1万平方米及以上集中连片棚户区2910万平方米,新建成套住宅建筑面积4400多万平方米,改善了70.6万户...
  •   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国人居署全球监测与研究部专家联合课题组发布“城市化进程中低收入居民住区发展模式探索—中国辽宁棚户区改造的经验”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辽宁棚户区改造创造了世界奇迹,总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