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会议 > 2015-2016《旅游绿皮书》新闻发布会 > 嘉宾发言 > 文章详情

金 准

发表于 cjyyzb
大家好,下面由我来发布今天报告的第二个内容。中心的《绿皮书》大概从三年前开始设立的一个年度主题,这个年度主题名字叫做“世界与中国”,就是把中国的旅游业放到全世界的范围里来看它到底是在什么样的位置,三年的主题是什么?第一年我们作了一个“对视与融合”,我们来研究全世界人怎么样理解中国旅游,怎么样看待中国旅游。第二个板块叫做“定位与比较”,中国的旅游在全世界整体的旅游板块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是我们去年关心的内容。今年我们关注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效率”,中国旅游业的效率到底处在什么样的水平,中国旅游业增长非常快,在这样的增长过程中我们能不能长期依赖于要素的投入,或者说我们现在的中国旅游产业效率的提升能不能支撑我们更长阶段的发展,这是我们今年这个板块最关心的内容。

在这里我们最想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旅游业的增长源泉到底在哪里。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梭罗他提出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投入的增长,一个是效率的提高。在今天中国旅游业投入的增长实际上存在着一系列的不可持续性,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国旅游业能不能通过效率的提升来转变增长方式呢?这是我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这个报告首先放在全球视野来看旅游的增长和效益的提升这两个话题。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世界旅游业都进入一个波动期,蓝线是国际旅游人次的增长,红线是增长率的情况,我们看到2008年以后有一个非常大的滑坡,进入一个缓慢的增长,在这个背后,我们研究了一系列全球的旅游大国,我们把2013年入境旅游人次在两千万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拿出来,一共有14个国家和地区,这14个国家和地区在从2007年到201313年间年均的增长率是1.5%,它实际上要比整个全球60个国家的平均增长率要低8.1%,低的非常多。其中我们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像中国、墨西哥、克罗地亚、英国、丹麦都陷入了一种入境游的负增长中,我们近两年旅游业经常讨论中国旅游业的负增长,认为是中国一个特殊的话题,但是放到全世界来看会发现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还有像法国、美国、西班牙、英国这四大国家,年均增长率都低于1%,这是一个普遍现在,这是我们研究的十几个大国十几年增长的情况。在入境旅游陷入低增长的情况的时候,还有一个另外值得关注的情况,这些大国的国内旅游都开始增加,在这里发现中国和西班牙取得非常高的国内旅游的增速,英国和美国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长。

回归到产业效率当中来说,我们发现2008年之前和2008年之后全球旅游业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衡量产业效率最主要的,经济学家经常用的指标是全要素增长率,我们发现2005-2012年全要素增长率总共增长了2%,增长非常缓慢。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全球旅游业的全要素增长率进入了一个下降的通道,2008-2009年降到增幅最低点,2009年之后又进入了一个缓慢的上升期。我们发现2008年实际上打断了传统的世界旅游业的增长方式,它开始进入到另外一个增长渠道里,我们也会发现在这个全球旅游业十几年的增长里面,如果把它分成两个增长的源头,一个是投入增长,一个是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话,我们发现93%的增长实际上还是传统的投入增长,只有7%的增长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这里可以感觉到什么?世界旅游业总体来说还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传统的行业。

具体来说,2008年之后的新格局是什么?从效率这一端来说各有涨落,60个国家里有19个国家和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是有明显的增长的,15个国家是微幅波动,26个国家是显著下降。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像美国、南非、芬兰、中国香港和俄罗斯,这些国家的产业效率增长都趋前,特别是美国的全要素增长率年均达到了14.2%,非常高,还有一些国家,中国、日本、西班牙则没有非常显著的变动,法国和英国这些传统的老牌旅游国家有显著的下降。在这里面非常值得聚焦一下的是美国,美国在经济危机前后完成了一种转型,在之前可能也非常依赖于要素的增长,而今天它的全要素生产率已经成为全球典范。

(图)下面这个表是2005年到2012年美国全要素增长率的增长情况,每年都能够增长百分之十几,而且如果我们把全要素增长率再拆开,大概会有两个指标,一个是技术进步,主要是指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二是来自于像管理、制度、政策、规模效应带来的增长。我们发现美国的增长有12.7%实际上来自于后者,就是软的方面的增长,技术方面的增长和中国相差不大。我们认为在这样一个2008年前后的转型过程中,美国旅游业逐步在管理、制度、政策和技术利用方面形成了合力,从而成为全球旅游业转型的典范。

看完美国、全球,再来看中国,中国的旅游效率是什么情况?我们概括为旧的增长方式和新的增长源泉。什么叫做旧的增长方式?一方面中国旅游一直在增长,靠的是什么?如果把增长划成需求侧和供求侧,增长主要靠的是需求侧,非常充足的需求,导致旅游一直在往上推。回到供给侧,我们发现第一是要素的投入,主要是两个,人力、资本。人力的投入,尽管在以前人力投入非常快,但是未来这投入非常不可持续。

(图)这张表是中国旅游就业的情况,从2003年到2014年,从不到4千万的就业,增加到了将近8千万的就业,2020年如果是这个增速可以达到1亿的就业,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加起来。旅游就业年均的增量从2003年到2014年这个段,每年大概增长400万人,2014年到2020年每年增加接近8百万人,这是非常快的增长。这样一个增长有没有可能长期可持续?我们发现旅游总的就业在全国就业总数的比例正在急速的上升,特别是旅游总就业占15-64岁劳动人口比例,按照现在的增速到2020年基本上占到12%,针对这样一个年龄段,15-64岁对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值非常非常金贵的,因为我们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未来看这一组数据,旅游业很难持续通过人力不断增加来获得增长。

另一方面就是资本,去年旅游投资上到了1万亿以上,这是以前很少见的数据,但是在资本里仔细把它剖开,里面有很多大量的无效的投资,旅游泡沫正在兴起,在投入这一侧有效的旅游投资会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从效率方面,发现中国旅游业正在转变增长方式,但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很缓慢。这个表是中美之间的比较,全要素生产率中国这十几年缓慢增长了0.2%,美国增长了超过10%。中国在技术进步这一块,实际上和美国是一样的,中国这两年大力推进的智慧旅游,实际在科技利用这一块和美国几乎达到了相似增速的水平。但是另一方面,从管理、制度、政策软的方面来比较,中国在这一块反而慢慢下降,因为这样的下降导致最后产业效率的非常大的区分。

同时,这样的效率变化的背后是什么?是中国旅游业正在转变增长方式,但是这样的增长方式受到很多宏观机制的影响。我们最近做了很多旅游政策的研究,会发现中国的宏观经济的一些基本体制一直都在束缚旅游业发展。比如说如果把中国的经济分成三个阶段。第一,赶超阶段。第二,出口导向阶段。第三,就是现在。

第一阶段,就是赶超阶段形成的一些非市场性的价格和资源配置,仍然在影响中国的旅游业,中国的很多旅游投资很难和别的行业一样,以价格水平和优先程度去获得资源、用地、能源,这导致中国旅游业的运行成本非常高。第二阶段,出口导向战略使得中国旅游业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非常缓慢,它的背后会带来一定的宏观风险。

第三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效率增长里有很大一块是科技驱动,刚才说近两年在科技驱动上中国做的非常突出,互联网界投资者最关心的领域,这几年是O2O领域,里面非常重要的一块就是在线旅游,实际上这一块是中国旅游业非常鲜明的特色。第四是规模效率,这是中国旅游业的短板,我们研究了中国旅游业的规模效益,实际上是降低的,2003年国家旅游局统计了2万多家旅游企业的总体规模,大概是3600万,平均每一家企业的营业利润是52万,平均从业人员是54人,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是3%点几,所以“小弱散差”仍然是制约今天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刚刚所说中国旅游产业的效率和世界的比较,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非常缓慢,靠什么打破老的增长进程呢?一定靠改革,所以最后的结论是改革是推动中国旅游业持续增长的本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继续依赖于巨量的投入驱动旅游业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特别是在人力上,它会日益的缩紧。所以未来如果投入这一端会更加依赖于有效的资本投入。二是持续有效推进改革能够把中国旅游业从机制、技术和规模三个方面来变革中国旅游业,能够让中国从高投入换取高增长的旧的模式摆脱出来,建立更加轻巧、智慧的增长模式。我们还应该意识到中国旅游业面临一系列的制度障碍,比如现代市场体系亟待建立,产业调控缺乏有力的政策工具,缺少综合创新的体制机制,综合化的发展目标没有形成,绿色发展机制有待建立,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整合,市场主体有待进一步培育,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整治,政府、社会和企业三方面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总之,中国旅游业未来能不能够获得长期的、持续的增长,仍然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改革。这是我们报告的主要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