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会议 > 2013-2014《旅游绿皮书》新闻发布会 > 嘉宾发言 > 文章详情

宋 瑞

发表于 cjyyzb
宋瑞: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能够参加这次《旅游绿皮书》发布会,前面几位的致辞,让我的心情有些不那么平静。我们中心成立15年,《旅游绿皮书》做了14年,这本书对我们中心的重要性可见而知。这些年在以张老师、刘老师,我们称之为三巨头的带领下,包括在魏小安研究员最早的推动下,在我们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在整个研究员为团队的支持下,《旅游绿皮书》一直坚持下来。我们想在14年里,我们一方面做到了传承和延续,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试图尝试做一些创新,我们的坚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宗旨和精神不变。14年来,作为社科院的学术机构,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理性研究,能够记录下中国旅游发展的轨迹,能够提出一些负责任的、理性的、独立的思考,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精神,我想这也是保持《旅游绿皮书》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第二,结构和形式没有做太大的变化。14年来,我们没有采用别的皮书或者其他类似的报告,一正本书是一整个报告或者由不同的章节来组成,我们采用的是一个主报告加专题报告的形式,主要的考虑是希望能够既全面又动态反映旅游发展的现实和对现实所做的学术思考。就像张老师在序言中提到的,这种形式能够让我们既给大家提供常备菜,而且每年又能够有新品种。大家看到常备菜里,十大热点问题三大市场、港澳台的分析、主要的行业。当然我们还有一些新的尝试。

第三,我们对它的标准和要求不变。做到学术性、权威性、数据性、年度性之外,我们还想做到思想性,我们希望每一个作者对自己的每一篇文章、我们每一个主编对自己手底下的每一个文字都能够做到负责。

这是我们希望做到的三个坚持。

当然,我们也尝试着做一些新的创新:第一,做到试图明确主题和主线。往年曾经尝试过做旅游业的中国制造,今年以及之后的几年内,我们都试图要以聚焦在世界与中国的关系为主题,对整个旅游发展做一个透视。主线方面,我们也试图在总报告里明确以中国旅游发展的破与立作为树立2013年到2014年的旅游发展脉络主线,包括我们在专题报告里,比如说旅游法、旅游行政治理、城镇化等等,也是对这个主线的呼应。

第二,我们试图更加突出调查和数据。我们希望以中心所做的一手的调查,比如大家注意到今年一共有5份以中心来完成的第一手的全面数据调查,我们希望通过实实在在的数据,能够反映出中国旅游业,包括老百姓所关注的一些重要的问题。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传承和延续,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创新,能够把这本书做的越来越好,也希望得到大家继续的支持和指正。

刚才也提到了,今年我们尝试着做年度性的主题,考虑以世界和中国在旅游领域的关系为切入点,从今年开始,在未来几年内我们都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关注,今年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主要是从互相怎么看,以及怎么样走向融合所做的观察。我们之所以设置这样的主题,主要考虑到在全球高度关注中国、中国更加走向世界的背景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旅游板块中增长最为迅猛的一极。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思考和回答,世界是怎么看待中国旅游、中国旅游怎么走向世界,我们在世界旅游板块定位中如何实现中国旅游强国梦。

首先,世界怎么评价中国。作为目的地来说,在世界的眼光中,或者是在一些专业机构、国际组织、行业媒体的眼中,中国作为目的地而言,是大而不强。

中国是一个世界公认的旅游大国,它的经济贡献和就业规模非常之大,不管是世界旅游组织所用的世界旅行账户,还是世界旅行会用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测算方法不同,但总的来说,得出的普遍结论是中国的旅游经济规模和就业规模都非常之大。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关注到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基数和人口规模都非常可观的大国,我们的旅游业对经济而言的相对贡献度,实际上是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这是世界旅行旅游理事会所作的测算。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情况不仅是在中国存在,像美国、日本这样的经济大国,像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也是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也就是它的旅游业对整个GDP的相对贡献率是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我们大,但还不强。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所做的评价,中国在2013年的140个参与这种评价的国家和地区之中名列第45位。这是对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说,我们还不能称为我们是一个旅游强国。

制约中国旅游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根据他们的评判,开放度、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环境问题和整个社会发展水平是重要的制约。

另外一个需要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旅游竞争力,相对于落后国家竞争力。比如在世界经济论坛的国家竞争力的排名中,中国在144个国家和地区之中位了列第29位,但旅游是排在第45位,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国家竞争力和国家旅游竞争力的状况就可以发现,它基本上是一个线性分布的总体趋势。中国相对来说,我们的旅游竞争力要比国家竞争力落后很多。

这是我们所说的作为目的地国家,大,但不够强。

作为客源地国家,世界怎么看待我们的呢?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尚在适应。

这些年中国出境旅游的规模、人次增速非常之快,从2000年的1000万人次到2012年的8300万人次,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要达到1亿人次,所以在人次的规模上增速非常之快。有一个国际咨询机构所一句话很形象,前往西方旅游的中国游客将使日本人相形见拙。因为在过去的历史中,亚洲国家中日本人出境游的人次是非常多。中国人不仅出境旅游的多,而且出境旅游的消费很高,目前已经排名在第一位。同时在世界看来,中国的游客行为也正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比如说中国的出境游客更年轻、更独立、更了解当地文化,更愿意融入当地的文化,更加国际化。总体评价,中国的游客刻板形象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同时面对汹涌而来的中国游客,目的地国家是怀着复杂心态迎接中国游客。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从简化签证程序、包括免签,包括旅游国家的整个营销,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我印象很深刻的,像英国政府就因为在对华签证问题上的便利化不够,没有像其他国家采取的措施更积极、更迅速,而遭到了旅游业界的指责,当然它现在也进行了改善。所以各国政府都已经展开了吸引中国游客的激烈竞争。而旅游业界,包括饭店、接待业旅行社,也在积极准备,但总体来说,目前对中国的游客了解还不够多,准备还不够充分,这是他们自己的一个评价。而国际的媒体和公众也还是怀着复杂的心态去迎接中国游客。前几天参加会,有一句话很形象,是在皱着眉头迎接财神。国际的社会和公众在面对中国游客的一种心态。中国作为目的地大而不强,作为会员国世界还在适应,未来我们怎么样走向世界,我想中国旅游在世界的发展应该也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中国旅游在世界中的作用应该从七八十年代开始的,我们以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文化历史作为资源吸引和产品吸引,再到我们从90年代末到目前为止的出境游客的市场吸引,应该发展到未来集合产业发展理念、管理模式等等,包括资本投入在内的综合吸引进行转变。中国旅游走向世界的一个轨迹,应该从非常规向常规的轨迹进行回归。比如说旅游发展在以往历史上是靠自己单点突进的,未来它要更多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包括环境管理的提升。比如说,从部门管理到综合管理,比如说从学习国际经验到形成国际经验。因为原来在历史上,我们遇到任何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国际上怎么做的,别的国家怎么做的,别的发达国家怎么做的,我们总是习惯于学习国际经验。但实际上我认为中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因为我们的人口基数,因为我们的特殊国情,因为我们差异化的发展,可能更多需要中国智慧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并且形成经验,向国际上进行输出。包括中国的企业在未来也应该从比原来单纯的市场或客源的世界化到资本管理服务人才的国际化,中国的游客未来也应该以更加尊重自己的文化、尊重别人的文化的方式获得文化认同、赢得世界的尊重。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