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焦服务外包行业 > 专家观点 > 文章详情

李江帆:发展生产服务 关键要解决好人才引进

发表于 cjyyzb
  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江帆认为,东莞制造业基础雄厚,在发展第三产业时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服务,其中核心要解决好人才引进与留住问题。

  第三产业发展指标东莞排全省第三

  南方日报:《东莞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GDP的50%以上。而据东莞市发改局透露,2012年,东莞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超过50%。您如何看待东莞对第三产业的规划?

  李江帆:一般地说,第三产业比重指标可以大体反映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看,第三产业比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日趋增大。经济越发达、居民越富裕,第三产业的比重就越高。但产业比重只是相对指标,反映的是三次产业之间此消彼涨的对比关系。第三产业比重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它发展水平高。因此,第三产业比重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要全面衡量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除了使用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相对指标——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外,还要辅之以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绝对指标: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和服务密度。

  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指标可以用来衡量第三产业发展的绝对水平。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高,标志着第三产业发展的绝对水平高。它可用来消除比重指标的不确定性缺陷。服务密度等于第三产业增加值除以一个地区的总面积,服务密度高可能表明高附加值服务业较多,但也可能提示土地开发强度很高,发展潜力不大。如果只注意第三产业比重,忽略服务产品占有量和服务密度指标,就有可能产生认识偏差。

  我们课题组选取2010年广东各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人均服务产品和服务密度五个指标反映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计算出广东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指标,其中东莞排名第3,仅低于广州、深圳,高于佛山、珠海、中山等其他地级市,这说明东莞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排在全省前列。

  东莞原是个工业强市,近年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业发展受到较大冲击,增长速度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东莞近年也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两个因素都使东莞第三产业占比较快上升,使人们以为第三产业规划提前“实现”了。对此不能盲目乐观,还是要继续努力,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人均服务产品和服务密度等方面,全面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可把生产服务外围层当作第三产业发展突破口

  南方日报:《广东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东莞所在的珠三角重点发展区要围绕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规划上,您对东莞的未来有何建议?

  李江帆:我认为这一战略定位是符合东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的。生产服务按其作用点,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生产服务的核心层,即直接作用于生产过程的生产服务,如研发、科技、信息、文化创意、生产管理等服务。二是生产服务的外围层,即是作用于流通过程的生产服务,如物流、商贸、金融、会展等服务。三是生产服务的相关层,即是作用于生产者和投资环境的生产服务,如为生产者服务的商务旅店、餐饮、娱乐、休闲服务,配套商务服务等。

  东莞作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原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要顺应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推动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向上游服务和下游服务环节拓展,促进制造业升级,推进“东莞制造”向“东莞服务”发展。在三种类型生产服务中,重点抓工业生产服务;在三个层次生产服务业中,从近期看,着力发展外围层,从中长期看,重点发展核心层,促进工业名牌向服务名牌拓展。要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鼓励各级政府持之以恒发展生产服务核心层,以谋求国民经济效率的长期大幅度提高。在一定时期内可把生产服务的外围层当作突破口发展,但不能以雷同思路,一哄而起。

  人才是否愿意在东莞落户是发展关键

  南方日报:东莞拥有包括台湾高科技园、莞城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园区、常平创意产业园区等一批大规模生产服务业集聚区。您认为应该如何利用好这些基础加快生产服务业发展载体建设?

  李江帆:生产服务业聚集发展,是近年各地普遍采取的一个做法。

  但生产服务业需要高端人才,人才是否愿意在东莞落户,就成了东莞各类生产服务业集聚区能否得到真正发展的关键。东莞还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城市”,严重缺乏现代城市的环境、设施、人文氛围和现代服务业,只能说是个典型的半城市化地区。东莞城乡空间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格局。城乡建设缺乏系统规划,城市整体规模偏小、面貌落后,难以提供城市所特有的文化、娱乐、休闲功能和宜居环境,对吸收科技、文化和生产服务业方面的高端要素造成严重障碍。这就影响了高端人才,以至于影响生产服务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发展生产服务业聚集区,要积极培育生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国内外经验表明,生产服务业实现良性循环的关键条件是有足够的对生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生产服务业有足够“订单”才能“以商养商”,摆脱靠政府“输血”维持的困境。要利用珠三角庞大制造业对生产服务的潜在需求优势,促进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推动制造业通过消费生产服务实现转型升级。制造业的需求规模及其升级要求的优势,是珠三角地区发展生产服务业的最大的市场潜力。

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13年0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