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评论 > 学术顾问 > 裴长洪 > 裴长洪重要观点 > 文章详情

裴长洪:中西部劳动力仍存优势 “世界工厂”应有新内涵

发表于 zhangjixing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看,虽然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没有变,我国处于有利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没有变,但是与10年前相比,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某些有利条件,正在明显弱化;如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人口红利”,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正在发生趋势性转变;又如,其他资源性产品的国际价格也明显升高;此外,与周边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传统比较优势正在逐步消退等。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短期内会被其他国家取代吗?个人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主要是因为:首先,虽然制造业回流美国的现象确实也存在,但这发生在高端产业中的高端技术环节,而由于中等技能劳动力的短板,美国大规模接受制造业多数生产环节回流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其次,其他发展中国家很难具备作为“世界工厂”的条件,难有替代者承接如此大规模的转移;第三,近年来我国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正在成为经济竞争的新优势;此外,还应注意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性不断加强,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在一定时期内将保持相对低于东部地区的水平,尚有劳动力供给潜力可以挖掘,传统的中国劳动要素禀赋的优势,还将在中国中西部延续一个时期。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一定份额会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但是我国作为这类产品制造者的“世界工厂”地位不可能被替代。不过尽管如此,考虑到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应积极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赋予“世界工厂”新的内涵。
        首先,要创造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的政策环境。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在教育和培训的供给方面,政府应该增加公共投入,降低家庭和个人的教育支出比重;二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政府可以矫正失灵的市场信号,提高人力资本回报率,引导家庭和个人对人力资本投资;此外,还要创造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环境。
        其次,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应鼓励企业因地制宜、因厂制宜开展各种创新。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培育产品品牌,提高出口产品的品牌竞争力。
        此外,培育和形成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新优势还有以下6个不可忽视的途径和措施:一是提升经济细化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二是培育新的商业模式,通过专业分工,集中资源发展优势的生产和经营环节;三是发挥电子商务优势,降低交易成本;四是打造新型的国际商务平台,在原有国内市场基础上,引进国际商务的技术手段、运营模式和广告宣传,形成更多的义乌国际商品交易模式;五是促进企业走出去建立国际营销渠道,通过兼并国外企业进入当地市场;六是在产业转移中形成沿海与内地互连互补的专业分工关系,以空间延续廉价劳动要素的优势。中西部地区将会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不应该重复沿海地区早期工业化的模式。为此,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关键,对政府来说,创造一个允许企业进入和退出,并借此机制扩大有效率企业的规模,提高其比重,淘汰无效率企业,比直接代替企业进行产业或技术选择,要有效得多。

作者:裴长洪,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时间:201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