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十二五”规划的核心要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是必要的。科学发展要求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各个方面平衡发展,但所有这些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经济发展,不能把GDP考核绝对化,但也不能不用GDP衡量,更不能不要GDP。
在这个问题上,首先我们要明确指导思想,第二要清楚基本内容,再一个就是找到转变经济方式的动力。
改善民生是经济增长的明确目的,但改善民生不是福利的大跃进而是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步。
要实现这个“两同增长”,一方面是分配机制的调整,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经济要有长期持续的发展活力,不能把改善民生理解为仅仅是“十二五”的事,这是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
因此在现阶段,我国经济靠投资拉动仍然十分重要,甚至在“十二五”期间都始终占首位。短期内仅凭消费拉动市场是不现实的。一些发达经济国家目前能够减少实体投资而以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其消费中包含了大量的科技投入,例如研发投入。这使得其消费比重越大,经济增长对于物质消耗的依赖就越小,但我国短期内无法实现。
因而,需求结构调整的另一个重要含义就是要优化投资结构,把资金更多投向有利于形成未来居民消费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把资金更多投向消耗较低而附加价值更高的先进制造业、核工业项目,而减少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的投资。
绵阳既有的军工科研和制造背景具备这样的条件。绵阳作为科技城,未来的投资更应该投向科技含量比较高的行业中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绵阳科技城的重点发展领域就是研发,这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绵阳而言,现代服务业是另一个机遇。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力,一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二是靠改革。目前,无论是环境治理、资源节约,还是产业结构调整,都需要推进资源价格体制改革,但现在又遇到稳定物价总水平的要求,这其中就有一些矛盾而难以取舍。发展服务业也需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以及如何解决公共品和私人用品之间的问题,同时发展科技还要解决技术市场问题。这些是政策问题,也是机制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的话,要想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是很困难的。
眼下,很多地方的领导对于怎样解决科技发展问题,怎样解决科技要素市场问题,以及转化生产力体制、机制问题等等缺乏经验,也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主要的工作重点可能都放在怎样规划园区等一些问题上。
科技城落户二三线城市,发展诉求一方面在于发展能不能更多借助科技的要素,另一方面是创新机制比大城市更灵活,更易转型,在科研体制上有率先突破的可能。现阶段绵阳一下子依赖科技发展的条件不完全具备,在科技城建设过程中,探索科技要素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显然更有意义。
时间: 2011-10-28 来源: 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