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11月份的经济数据。2012年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0.1%,比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比10月份回升0.3个百分点。在投资方面,2012年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0.7%。这些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形势虽然仍然微妙,但经济回暖的态势已经进一步明确。
不过,宏观经济层面展现出的这些暖意,在微观层面似乎感觉不到。放眼看行业、看市场、看地方政府,大多数领域仍然笼罩在一片悲观气氛之中。近期,有不少客户来电询问:“明年中国经济形势怎么样?我们所在的行业是不是会日子好过一些?”尤其是有来自杭州的客户询问:对外贸出口依赖较大的浙江省,明年的外贸形势是否有所改观?房地产调控会不会有所松动?
我们了解到,持续两年多的房地产调控对今年地方经济的打击较大,这从房地产广告市场可以反映出来。据了解,在长三角某省会城市,今年以来,平面媒体的房地产广告业务同比减少了30%至50%。这种情况并非局部现象,在珠三角某城市,由于广告业务急剧收缩,几家大型的地方报纸已经难以度日,开始出现裁员节省开支的现象。房地产调控对经济的冲击,在前几年房地产井喷的一线城市普遍表现明显,在前几年基数较低的三、四线城市,负面影响则相对较小。
房地产调控同样影响了地方政府的相关支出。据了解,由于今年一线城市的卖地收入同比大幅减少,部分地方政府今年已大幅减少相关的支出,包括与房地产相关的投入、活动费用等。此外,由于外贸不景气导致不少企业的业务紧缩、获利下降甚至破产关闭,不少地方政府被财政减收问题搞得抓狂。在华东地区一些经济实力原本不错的地区,目前在商业领域也出现了逐渐萧条的迹象,只有那些省会级的中心城市,才勉强维持了一定的繁荣热度。
在宏观环境开始转暖的背景下,如何解释微观市场上的冰冷气氛?这种反差会不会持续到明年?
在我们看来,看待当前及未来的中国经济形势,可以从如下方面观察。首先,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出现的转暖迹象还比较微弱,与去年相比,中国经济并未处在有热度的增长之中,低于8%的“中速增长”比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本来就有明显差距。这种差距必然体现在微观经济层面。
其次,在宏观经济减速的同时,中国的结构调整将会加大力度推进。在策略上,当中央觉得宏观经济增长不成问题时,结构调整将会成为下一步的政策重点。当结构调整从战略部署进入到具体执行的“细棋”阶段时,微观市场将会感受到结构调整带来的痛楚。结构调整会反映在各个层面,过去过于泡沫化或投资过剩的产业,如房地产、钢铁、汽车制造等以及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将会被坚决地调整。因此,市场对于这些典型行业的政策放松,不要抱太高的希望。即使是一些不在政策调控之列、但投资过剩的行业,如光伏产业,也会经历痛苦的调整过程。
第三,结构调整同时也会为一些新兴的行业带来机会。这些行业可能主要体现在如下领域:政府政策鼓励发展的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些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领域,如基于互联网的商业、金融服务业,基于移动设备的相关增值服务业等;一些与人们基本需求相关但存在创新上升空间的传统行业,如农业及相关的产业等。
我们多次强调,中国这一轮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具有历史性的意义,这意味着,某些产业(如房地产)过去数年经历的市场繁荣将会一去不复返,而逐渐演变为一种利润常态、增长常态的行业;同时,一些新兴的行业也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但这种转型是复杂的经济系统转型,必然伴随着微观市场主体的死死生生。那种指望通过宏观放松,不同行业一窝蜂获得爆发式机会的想法,是完全不现实的。
来源:扬子晚报网 时间:2012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