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勇(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
一、震荡中前行:2013年中国经济的大势所在
1.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十分痛苦且相对漫长的深度转型调整过程。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是结构性和周期性因素相交织、甚至更多是由结构性因素所导致的危机,在全球经济深度转型调整过程中,中国不可能置身局外。
2.中国经济不仅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重重压力,而且已经进入增速下滑轨道。目前经济结构失衡矛盾进一步演化为产能相对过剩矛盾,且经济下行压力与产能相对过剩交织在一起,中国经济不仅会由此进入增长速度的下滑期,而且可能进入持续震荡期。
3.中国经济面临的震荡终归是复苏进程中的震荡,而非另一轮危机的到来。中国经济既不会有所谓V形反弹,也不会呈现所谓W或L形的运行轨迹,而是极可能在一个较之以往高速度偏低一些的增速平台上,进入所谓中速增长时代。
二、宏观经济政策:同时指向双重作用与多重目标
1.与以往相比,2013年的扩张性操作有所不同。一是扩张性操作的药效已有所下降,二是“粗放型”扩张对结构调整的负作用已有所显现,三是必须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因此,必须兼顾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和防风险等多重目标,在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之间走出一条彼此协调、互相照应的路子。
2.兼容逆周期调节与推动结构调整的双重作用。其原因在于:不调整经济结构,将难以呈现真正意义上的复苏;只有兼容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两种效力,方可让宏观经济政策布局对接上中国经济的现实;通过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实现以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增长或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彼此兼容。
3.兼顾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和防风险多重目标。即便稳增长的需要已十分紧迫,我们也必须兼顾多重目标的实现或平衡。这样,一方面宏观调控的政策空间被大大压缩,另一方面则是宏观调控的目标排序或作力重点难免摇摆不定。
三、“积极稳健配”:财政政策担当“主攻手”
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扮演的角色和肩负的任务有所不同,货币政策主要用于控物价和防风险,而稳增长和调结构的重任将主要落在财政政策身上。
1.增加赤字。可以预期,2013年通过举债弥补的财政赤字增加额当以数千亿元计。以此为基础,加上动用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弥补的赤字,整个财政预算赤字水平将可能突破12000亿元大关,甚至摸高13000亿元。
2.减少税收。2013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应当以实施结构性减税而非扩大政府支出为重心,财政预算赤字至少应有一半甚至更多的份额用于支撑结构性减税的推进。
3.扩大支出。在2013年的财政预算赤字中,用于支撑扩大政府支出的部分应少于往年,起码要少于用于支撑结构性减税的数额。
四、“营改增”:宏观调控操作的主战场
减间接税而非直接税,减收入所占份额较大的主要间接税而非所占份额微不足道的零星间接税,是推进结构性减税的重点,应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在现行税制体系中,收入所占份额较大、可称为主要间接税的是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其中,增值税最适宜作为结构性减税的主要对象。2013年,其操作的基本路径如下:一是进一步加快推进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进程。二是相应调低增值税标准税率,将原本基于制造业运行特点而设计的增值税税制覆盖至服务业,并从整体上降低增值税的现有标准税率,使其平均税负水平有更实质性下降。
来源:《财贸经济》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