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员 > 研究人员 > 杨志勇 > 杨志勇学术专栏 > 文章详情

杨志勇:不再吃香的本科生该怎么办

发表于 cjyyzb
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说教育部将让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为了就业而进行的大学教育改革探索意味明显。

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说教育部将让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为了就业而进行的大学教育改革探索意味明显。

这不禁让人怀念起过去的那个随便什么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的年代。那时,我们的确有数量不少的深受社会欢迎的大专和中专。这些大中专培养的学生针对性强,就业岗位与专业对口,工作很容易上手。之所以能够这样,三条件不可或缺。第一,就业分配制度保障。第二,学生有机会进行真正的专业实习,毕业后直接上岗几乎没问题。第三也是最基本的即学校的专业技能培训。那个时代,知识更新较慢,教师知识结构不会有太多问题。

如今,中国仍然有不少职业技术学院在扮演当年大专和中专学校的角色,但是,毕业生不再像过去那样受欢迎。在知识更新迅速的新时代,专业化的师资需要不断地学习,教师素质的保证都成了问题。毕业实习或变成了直接为企业服务(提前给企业打工,而不是以学业为主),或者干脆变成了形式。一句玩笑话,好多实习生变成了端茶倒水复印传递资料的小工。这样下去,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直接目标的职业技术学院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那么新转型的本科大学又有多大的能量呢?

新转型的本科大学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职业技术学院一样。需反思的是大学自身。过分重视直接就业率,而又找不到根本办法,最后导致大学(包括许多培养博士生的著名大学)课程设置职业化特征明显,大学不再像大学。

大学分类也许是一条路,但这又该由谁来定呢?如仅以转大学设立本科的时间为界,那么这可能忽略后来者居上的情况。老本科就不见得比新本科好。即使这是一条路,也应让大学自主选择。教育部只做引导工作。

可以想象的是,这些重新职业技术化的本科大学实际上会变成新的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活力的形成需要学院之间真正的竞争。这些职业技术学院如何适应就业市场化的要求?面对市场又有何优势?专业与市场的对接怎么实现?课程怎么设置?师资怎么配备?校内师资与校外师资如何匹配?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许多。仅靠分类转型还远远不够。

人的潜能可以得到全面释放的社会,才是欣欣向荣的社会。各种岗位都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在这样的社会中,白领蓝领岗位,无所谓差异,白领不一定高薪,蓝领不一定低薪。保姆高工资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只要有社会需求。薪酬变化有望引导个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无论是大学,还是职业技术学院,说白了,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是创造条件,让个人更好地成长。

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健全的人,培养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人。但是,时下情况不容乐观。为了就业、出国、申请研究生,学校课程成绩通货膨胀,重分数胜过能力培养。学生功利心强,教师学校也一味地迁就,名为服务学生,实则误导学生。学生到大学学习,本因知识和能力不足,不知自己何所学。教师不加以引导,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实际上,过去那些深受欢迎的大专和中专也并非无缺陷。与本科毕业生对比,大专和中专生的优势往往表现在开始工作的头三五年。本科生的发展潜力仍然大于大专和中专生。让大学真正办成大学,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从就业市场来看,普遍重视第一学历,这是研究生教育的失败。但这也不代表着本科教育的成功。第一学历与高考成绩有关。这种学历重视的倾向,只能说明高考是成功的,大学本科教育是失败的。

作者:杨志勇,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来源:《东方早报·上海经济评论》

时间:201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