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NAES每周财经观察 > 文章详情

汪德华:以激励相容型减税激发实体经济内生投资动力

发表于 cjyyzb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等需要;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如何找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突出问题,采取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满足中央关于积极财政政策和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的新要求,应成为政策讨论的重点。

机器设备投资增速快速下降威胁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前景

2016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实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局面,全年GDP增速预计达到6.7%,实属不易。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8.1%,对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起到关键支撑作用。

然而, 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对宏观经济的支撑作用,主要来自于加大了政府投资力度。代表政府投资的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速维持在18.7%的水平上,其主要方向是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由此使得建筑安装工程类投资维持在9%以上的增速。与之对应,民间投资增速则从2015年的10%以上下降到2016年的3.2%。更为严重的是: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11年之前一直处在20%以上的高位,其后逐年下降,2013年17%,2014年11%,2015年10%,而2016年则骤然下降到2.1%。

实体经济的活力来自于民间投资,数据表明当前我国实体经济的内生投资动力形势严峻。国际经验以及我国的发展实践均表明,机器设备投资是衡量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关键指标。因此我国机器设备类投资增速的骤然下降,可能预示着企业技术更新、转型升级的信心不足,更为值得担心。民间投资、机器设备投资增速过快下滑,且有趋近于零的趋势,对于我国长期经济增长前景的威胁,急需从政策层面予以关注。

加大机器设备类投资增值税抵扣比例激发企业投资内生动力

维持一定的投资增速,依然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因素。政府直接投资力度虽可以进一步加大,但其当前带动作用不强、效率不高、强度过大易导致金融风险等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因此,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这一战略目标,当前尤为需要创新积极财政政策思路,以降低税费负担激发实体经济投资内生动力,特别是提高企业机器设备投资的强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增长预期下滑的情况下,普通的减税降费方案易陷入资产负债表收缩陷阱。企业获得的降税收益主要用于减少负债,无助于提升实体经济活力。笔者提出的新思路是:在增值税抵扣链条中,将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进项税的抵扣比例,由当前的全额抵扣提高到1.5倍或2倍,以实现降低企业税负和激发实体经济投资内生动力的双重目标。

采取新思路推进降税,有目标明确、可及时实施且可灵活调整的特点。首先,新思路直接瞄准当前我国最值得担忧的机器设备类投资增速过低问题,降低企业机器设备类投资的税收成本。其次,由于仅需调整机器设备类投资进项税纳入抵扣的系数,改革可及时启动,且可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将抵扣倍数灵活调整,因此能成为宏观调控的有力抓手。

降税新思路的利弊分析

降税新思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激发企业投资的内生动力,与扩大内需激励相容。改革属于重大结构性减税政策,企业将普遍受益。但企业要想享受到减税,必须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为前提。因此,降税新思路充分发挥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企业获得降税利益要以扩大投资为前提,由此降税与扩大内需激励相容,降税与激发实体经济活力之间形成正反馈。

二是将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结合起来。中央提出,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要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实现这些战略目标,依赖于每个企业不断引进先进机器设备,通过消化吸收内涵与新设备的先进技术,逐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新思路恰是给机器设备投资更多的税收优惠,按照笔者对2009年增值税转型效果的评估,其对于激励企业加大机器设备类投资力度非常有效,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能鼓励企业内涵式增长而非外延式扩张。

当然,新思路也可能存在减税力度过大,导致财政难以承受的风险。按静态测算,依照选择的新增抵扣倍数的不同,减税力度将可达数千亿乃至上万亿。解决财政收支矛盾,一方面需要一定量的财政赤字为支撑。另一方面也需注意,减税将极大激发企业投资活力,由此新增企业经济活动本身可产生大量税收,从而产生“税制上减税但税收收入增加”的效果。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7-03-02。作者为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