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会议 >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4新闻发布会 > 嘉宾发言 > 文章详情

高培勇

发表于 cjyyzb
尊敬的牛文元老师,剑英社长,后凯所长,郝老师,以及我们的自豪局长,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作为致辞,第一个必须做的事情,就是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对大家参加今天的这样一个发布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这也是我说不清第几次参加城市竞争力的发布会,每次参加这样的发布会,都会有一些新的心得和体会。

这次城市竞争力报告的发布会,我感到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有关城市竞争力的评估指标越来越向综合性的层面迈进,越来越让人感觉到城市竞争力是综合性指标,而非单一的经济命题,它是通过各个方面的指标综合而成。比如让我们立刻想到的,就如全面深化改革一样,包括了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生态文明的,以及党建、内政外交等多个方面。如果把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定义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话,我想,这个城市竞争力的综合性指标,最终也要凝结于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今天这本《城市竞争力报告》所折射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就是说,城市竞争力指标实际上是和时代的发展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说它和时代发展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就是立足于当前中国的发展现实。

讲到中国当前发展的现实,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我们正在逐步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讲到新常态,大家立刻会想到的是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是日趋加大。从供给层面也好,从需求层面也好,我们都看到,起码作为以往经济发展引擎的城市化进程是在减缓当中,还有固定资产的投资,实际上它的增速也在放缓当中,特别是其中的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的速度是非常之快的。大家已经看到,虽然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是6.8%,但实际上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只有10.5%,其中民间投资的增速是5.2%

这让我们想起,如果说在过去30年当中我们一直在依赖于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来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的话,那么在今天,我们如何继续推进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越来越感觉到城市化进程这样一个推进是需要获得新的动力的。这种新的动力靠什么?我看到很多报告都在讲,要保证“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速能够达到年均不低于6.5%的水平,我们依靠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变成实际的增长速度,另外一靠就是靠改革的红利。而从改革的视角来理解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并且使城市化、城市竞争力获得新的推动力的话,恐怕我们只能越来越多地依靠制度的创新。谈到制度的创新,我上周三的时候在城市百人论坛上提到过一个亟待改革的事项,那就是要变二元经济社会体制为一元的经济社会体制。二元的经济社会体制和一元的经济社会体制其实在中国集中表现在二元的财政体制,而二元的财政体制又具体化为我们沿袭已久的城市财政和国有制财政。就城市财政而言,即便在今天,我们整个财政收支体系的布局基本上是围绕着城市来运作的,只要是城市内部的收入与支出,都是明明白白的、毫无障碍地列入到财政收支范围当中去。但是一旦跳出城市,延伸到农村,它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就要在另外一种体制条件下,或者打了一个折扣的体制条件下布局,这也就是说,我们的外来人口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它会和城市居民享受不一样的待遇,这是讲城市财政。

另外一个标尺,就是国有制财政。我们的财政体制的运作,直到今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所有制作为分界线的,只要在国有制范围内的事情,它都会明明白白、不折不扣地能够进入到财政收支体系当中。而一旦跳出国有制,那么不管是收入还是支出,都要打一定的折扣。从这个角度讲,在当今的中国,要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并且通过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来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从而使中国的经济能够有个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速,看来我们还得把更多的力气放在推进改革上,而不是用传统的思维模式或者思维逻辑来推进当今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

就刚才我讲的这个事情而言,要变二元财政体制为一元财政体制,其实线索是非常清楚的,在财政收入上,我们要做到让人们(包括城市居民,也包括外来人口)对这个城市在收入层面的贡献能够显现化,不管是城市固有的居民还是外来人口,都要通过一个体制安排,使得他对这个城市发展资金方面的贡献能够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实实在在的能够把握住。这需要做什么呢?这需要做两件事情。一是让每个人缴纳的间接税能够显现化,任何一种商品和服务当中都是包含税收的,我们要做到的是在制度设计上、在人们的感知上,能够让所有人对这个城市的财政收入方面的贡献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这是很重要的一条。你买一个馒头以好、吃一顿饭也好,你交了多少税,特别是让居住在城市里的所有人都感觉到,而不是让人们感觉到,这个城市的财政收入都是居民贡献的、都是由国有制财政所贡献的,不是这个意思,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除此之外,另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逐步提升直接税的比重数字。因为在间接税的条件下,大量的税都隐性化。如果能够逐步提高人们缴纳的直接税的比重,不仅是纳税人本人,还有其他所有人,都能够明明白白地知道你对这个城市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是财政收入方面的。

还有一方面就是在支出线索上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不管你是城市人口,还是外来人口,你是户籍人口还是非户籍人口,只要你生活在这个城市,只要你在这个城市做出了你应该有的税收贡献,那么他应当同其他居民享受无差别的基本公共服务,比如教育、社保、住房诸如此类。我想,这是在当前的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我们在改革方面所应当着力推进的一个线索。

这个线索非同小可,绝不是和其他线索处于均等地位的,而是作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基础和支柱来打造的,我们只有迈出了这一步,城市的治理水平才会向现代化迈进,我们才会有一个大家所期待的各个方面都能兼容的城市竞争力的发展水平,我想这也是推进我们中国城市化进程,使我们各方面改革的红利能够及时显现,从而避免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挫折,走不必要的弯路,所能坚守的一个方面。所以特别希望今天这样一个发布会,大家能够围绕着城市竞争力的指标,特别是围绕着城市竞争力这个指标体系所做出的评估结果,大家能够放在关系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这样一个更宽广的平台上加以讨论和评估,而不是局限于我们过去的更多地放在经济发展的平台上来加以评估,这是我们开好今天这个发布会的初衷之所在。

特别感谢各位能够参加今天的发布会,围绕着城市竞争力这样一个指标体系,以及它的评估结果,贡献大家的才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