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会议 > 第十届城市竞争力国际论坛(27日下午:专题研讨、学术研讨一) > 嘉宾发言 > 文章详情

毛志雄

发表于 cjyyzb

  • [毛志雄]:尊敬的秘书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很容幸出席第十届城市竞争力国际论坛,借此机会我向大家介绍成都城乡一体住房保障情况,住房是市民生活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住房更是其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城市政府作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主体,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有利的住房保障,努力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其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也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成都是国务院确立的西南地区的通讯、商贸的综合枢纽,全球城乡统筹商贸区,下九区四十六县。近年来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安排部署,结合城乡统筹实验区的建设,坚持把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摆在首要的位置,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有效满足了全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我市加强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 [毛志雄]:第一,构建应保尽保的住房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制度是城市住房体系的基础,我市从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始终履行好公共职能服务要求出发,不断完善应保尽保,尽最大努力满足低收入家庭的需求。一是保障区域由中心城区延伸到郊区的乡镇,郊区乡镇长期以来都是住房保障的薄弱环节。我市最初的住房保障区域仅限制于中心区域和县城,2008年我市在完善中心城区住房保障制度基础上,将住房保障体系向郊区市县延伸,明确要求所有郊区市县都要建立符合当地发展实际,覆盖所有乡镇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确保廉租住房收入标准达到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住房面积标准达到人均建筑面积16平方米,09年我市在全国把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全市310多个乡镇,实现了包括乡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在内的应保尽保。二是保障人员由城镇居民延伸到农村居民,城乡低收入家庭都是天生的平等派,都有享受政府住房保障的权利,我市最初的保障人员仅限于城镇居民。2011年我市建立的农村住房保障体系明确要求凡符合当地规定廉租住房保障标准的我市农村居民均纳入廉租房保障范围,可以享受廉租房租赁补贴或实物配住,凡购买社保在当地具有较稳定工作,收入和住房条件符合保障标准的我市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均纳入相应的经济适用房和公共住房保障,全市600万农村居民都有过从中收益,基本实现城乡均等化。三是保障产品,由廉租住房一个品种延伸到多个品种。政府如何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市民保障参与性需求,考量着地方政府的行政智慧,我市最初的保障产品既有面向低保户的廉租住房,近年来我市针对产品需求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住房保障产品,分别把城镇、家庭年收入三万元、五万元、七万元和十万元以下的住房困难户对应纳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政策保障范围,建立了立体型基金式的住房保障制度,让不同收入水平的保障对象都能对号入座,各取所需,确保所有应享受政府保证的家庭都能享受到保障。
  • [毛志雄]:二,推进按需供应的住房保障建设,保障住房建设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关键,我市坚持保障性住房的按需建设,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强化建设要素保障,有利有序地推进保障房建设,确保有意愿的低收入家庭能尽快住进放心房和舒心房。一是把握保障住房的需求,只有这样政府住房保障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政府资源配置才会科学合理。05年我市定期开展保障需求普查,深入每个街道社区,认真排查全市住房保障基本情况,建立住房保障对象信息库和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实名制档案,强化低收入家庭动态跟踪服务,实行住房保障需求预约登记制度,准确掌握了全市符合申请标准和有意申请保障住房的真实性。同时我市建立两年一次调整保障标准,保持保障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步提升,我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保障房建设,按需供应确保供应逐步提升的建设,有效避免了由于一窝蜂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二是合理规划保障住房的布局。合理规划保障性住房的空间布局,涉及低收入生活、就业等诸多利益,是优化城市布局结构,提升城市整体水平的基础工作,我市坚持相对分散和适当集中相结合的原则,综合选取基础设施完善,公交网络覆盖较好,配套相对成熟的点位;综合选取布局合理节能环保经济实用的户型,由连片式向敞开式转变,目前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项目全部纳入到15分钟健康圈和15分钟文化圈,学校、超市、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小区居民10分钟内都能步行到公交车站。此外我市产业功能比较集中的区县,在工业园区也规划了公共租赁住房的点位,基本满足了产业功能的住房需求。三是有利推进住房保障建设,强有力的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是保障性住房按期建设的重要保证,我市建立土地净收益提取,公积金长效筹资机制,严格实施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用地供应的计划,优先安排和回收净地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了保障性住房资金的持续有效投入,土地的有效供应,质量的安全到位。08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318亿元,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360余亩,全市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1.3万套,26.3万户,住房困难群体困难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
  • [毛志雄]:三,优化无缝衔接的住房保障服务。住房保障服务直接体现了政府的行政能力,关系着住房保障长期的惠民效果和社会稳定,我市积极探索保障性住房后续管理服务的新模式、新机制,着力优化无缝衔接的住房保障服务,努力扩大城乡一体的住房保障的惠民效果。一是建立灵活选择机制,我市在不同的保障住房政策制度间设立了双边界,明确低收入家庭可在政府范围内灵活选择保障性住房产品,有效解决既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又不能享用廉租政策的夹心层的问题,比如我市将廉租房保障对象从低保户扩大到年收入三万元的住房困难家庭,使这部分家庭成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双覆盖群体,让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廉租房或者购买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可足可售,保证了对象可以先租住两年以后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可以自愿申请购买该房屋。二是建立动态的退出机制,完善的保障用服的退出机制是确保应保尽保的必要手段,是实行资源合理配制和制度公平的合理机制,我市的住房保障动态管理机制加大保障性住房资格审查力度,及时掌握已保对象住房变动情况,探索刚柔并进梯度退出的办法。目前我市住房保障审核体系与公积金缴存、养老金缴存、工商局车辆政策实施联网。自有产权情况变动,根据其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及时调整和停止保障,比如说廉租户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但尚无力购买住房的,仍可以住用原住房,只是取消原补贴,经济适用房用户已购以后必须收会原住房,对于拒不退出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索回。三是保障性住房居民都为低保、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各方面的诉求非常复杂,生活困难与潜在的矛盾叠加,后续管理难度很大,我市建立了就业、社保、民政、房管、卫生等多部门联动的社会管理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基层社区保障体系,选配具有优良资质的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物业服务,在每栋楼都设立了明星联络员,加快推动小区由社区管理向居民自治转变,全市保障房小区公共次序良好,未出现一起重大的社会不稳定事件。经过11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构成的无缝对接体系。2010年12月,2011年6月,2012年4月,李克强副总理先后三次对我市住房保障性政策做出批示,成都城乡一体的住房保障,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条件,有利提升了城市竞争力,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民生成就典范城市等称号,被福布斯杂志评为未来十年全球发展最快的城市。目前全国500强企业数排西部第一;领事馆数目在全国仅次于上海和广东;成都双流机场客运量超过3千万人次,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明年第12届华商大会将在成都举办,我们真诚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多到成都莅临指导,推动成都深化城乡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为把成都建设称世界级城市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