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 > 重要会议 > 双周财经论坛 > 文章详情

聂辉华: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周期——以矿难和僵尸企业为例

发表于 admin

        7月25日(周二)14:00-15:30在12层第一会议室,财经院举办本年度第10期“双周财经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聂辉华教授以“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周期——以矿难和僵尸企业为例”为主题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夏杰长副院长主持了本次讲座。财经院和其他研究机构以及高校学者30余人参加了这次学术会议。


        聂教授首先用事例说明了“政治对经济的周期性影响”。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发布之后中国A股连续半个多月大涨的事实证明,执政党的重要会议会影响经济活动,引入了报告的主题——政治经济周期。经济学将这种有规律的政治活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称为“政治经济周期”(political business cycle,PBC)。


        聂教授回顾经济思想史发现,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者孟克莱田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第一次使用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之后经济学的提法一直都是“政治经济学”。而从马歇尔开始,经济学侧重于分析个人和企业的最优决策,之后的新古典经济学逐步褪去了“政治”的外衣。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学复兴了与政治关联的伟大传统,新政治经济学(new political economy/economics,NPE)方兴未艾。 聂教授认为,NPE的主题是“权力与繁荣”。其中,PBC是NPE的重要内容。


        聂教授着重介绍了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周期与西方的几个差异。第一,从驱动因素上看,西方的政治经济周期主要是因为定期的民主选举导致的,而中国的政治经济周期主要是由政治事件导致的。在“集中力量办大事”和自上而下的任命体制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可能围绕任何重大的政治活动而改变经济活动。这些政治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两会”、体育盛事、阅兵、外交活动、博览会和官员任期。第二,从表现形式上看,西方的政治经济周期通常体现为“先松后紧”,而中国的PBC通常体现为“先紧后松”。第三,从影响渠道上看,西方国家一般通过财政预算来影响经济波动,而中国除了直接使用行政手段,还可以通过银行和国企来影响经济波动。第四,从内在逻辑上看,西方政府主要在选举前和选举后进行经济上的权衡,而中国政府主要在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权衡。


        在依次介绍了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周期以及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周期之后,聂教授以矿难和僵尸企业为例,进一步做了相关阐述。聂教授与合作者的一系列高水平论文发现:1)在各地两会召开时,矿难会显著减少,两会结束后矿难会显著上升。2)新官上任之初,辖区内的僵尸企业数量会逐渐上升,而当一个地方主要官员的任期已经超过了平均任期(4年)却没有升迁,官员就会倾向于不再对企业输血,甚至是积极处理僵尸企业的问题。分别呈现出两会、官员任期对经济活动的周期性影响。印证了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周期的存在性。


        聂辉华教授还对实证论文的写作、青年人学术国际化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心得体会,财经院青年人受用匪浅。


                                                      (刘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