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 > 财经院时讯 > 文章详情

《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19)》在京发布

发表于

  

   1月16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在京共同发布《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李宝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闫坤出席并分别致辞。巴拿马驻华大使弗郎西斯科·埃斯科巴尔作主题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宋瑞发布《报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巴拿马和南非驻华使馆等外国驻华机构、重庆市及国内旅游相关机构等6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成果发布环节由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副秘书长严晗主持。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李宝春致辞

 

  李宝春介绍,为深入研判全球旅游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全球旅游发展未来前景,促进全球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揭示全球旅游经济发展的年度特征。自2016年始,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每年公开发布《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与全球同行业者共同分享研究成果,为各国政府、相关城市、旅游行业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闫坤致辞

  闫坤认为,旅游是文化交流、社会沟通和贸易流通的重要载体,也是连接世界、深化合作和促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摩擦日益频繁的背景下,通过研究世界旅游经济发展,洞察变化、把握趋势、积极努力、不断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巴拿马驻华大使弗郎西斯科·埃斯科巴尔

 

  弗郎西斯科·埃斯科巴尔代表国际机构发言,他对本次《报告》的发布表示热烈的祝贺并给予高度评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王定国

南非驻华使馆经济参赞山杜瓦兹·尼亚沃斯

 

  在随后举行的“连接旅游的世界”主题沙发论坛上,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王定国、南非驻华使馆经济参赞山杜瓦兹·尼亚沃斯、途牛网副总裁葛宇菁、微信支付旅游行业负责人高雁鸿、龙途互动CEO曹志刚等嘉宾就当前旅游消费需求转变与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背景下,围绕“连接”特性,透视旅游发展的趋势,提高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各抒己见,并对《报告》重点内容进行深度对话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金准主持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宋瑞

 

  《报告》延续既往分析框架,从全球、区域、国别、行业、城市等多个视角,围绕全球旅游经济发展、区域发展格局变化、全球旅游投资、城市在全球旅游经济中的作用等七个方面,对世界旅游经济发展趋势做出了全景式分析。 

  2019全球旅游经济稳步增长 

  《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全球旅游总人次达121亿人次,较上年增加5.8亿人次,增速为5.0%,与2017年相比,增速下降0.7个百分点,全球旅游总收入达5.34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6.1%,较上年下降0.4%。预计2019年全球旅游总人次将达到127.6亿人次,增速为5.5%,增速较2018年回升0.5个百分点,全球旅游总收入将达5.54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6.0%。 

  T20国家创造全球旅游八成收益 

  从旅游总收入占全球比例来看,排名前20位的国家所占份额接近或超过80%,《报告》将其命名为T20国家。《报告》指出,从T20国家构成看,2012年以来,美国、中国、德国、日本、英国一直占据旅游总收入前五,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泰国排名有所上升,瑞典和阿根廷跌出T20,菲律宾和奥地利则挤进T20。2018年,T20国家旅游总人次占全球旅游总人次的88.6%,创造的旅游总收入占全球旅游总收入的78.7%,预计2019年将与2018年一致。 

  《报告》数据显示,从旅游接待人次来看,流向T20国家的旅游总人次越来越多。近年来,T20国家所接待的旅游总人次占到了全球旅游总人次的88.6%,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5.9%;但是,就旅游总收入而言,T20国家的旅游总收入占全球旅游总收入的比例变化不大,始终保持在75%-80%之间。2018年T20国家旅游总收入占全球旅游总收入的比例达到78.7%,预计2019年这一比例变化不大。 

    T20国家多依靠国内旅游驱动 

  《报告》根据入境旅游收入占该国旅游总收入的比例以及入境旅游收入占比年均增速作为两个衡量维度,将T20国家划分为入境旅游驱动型国家、国际国内双驱动型旅游国家(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双轮驱动)和国内旅游驱动型国家。 

  《报告》指出,2018年,在T20国家中,入境旅游收入占本国旅游总收入比例超过60%的国家为泰国(77.7%),为典型的入境旅游驱动型国家。近十年,其年平均占比增速为2.4%,可见,泰国旅游业发展由入境旅游驱动的特点依然显著;西班牙、土耳其、奥地利和瑞士为国际国内旅游双驱动型国家。西班牙、土耳其入境旅游收入占本国旅游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0.3%和51.3%,入境旅游收入占比近十年平均增速均为0.5%,入境旅游发展较为稳定;奥地利入境旅游收入占本国旅游总收入的比例为49.1%,近十年占比增速为0.02%,几乎没有变化,瑞士入境旅游收入占国家旅游总收入的比例为46.6%,近十年占比增速为6.7%;巴西、德国、墨西哥、印度、英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中国、菲律宾、俄罗斯和法国等国家为国内旅游驱动型国家,但部分国家正在从国内旅游驱动转向国际国内旅游双驱动。以日本为例,其入境旅游收入占本国旅游总收入的比例约为19.7%,入境旅游收入占比近10年平均增速为19.1%,日本正处于入境旅游快速发展阶段。 

  城市仍是入境旅游者的主要目的地 

  《报告》指出,79个国际城市接待了入境旅游总人次的1/3,贡献了入境旅游总收入的1/5。《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79个国际城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4.4亿人次,约占全球入境旅游总人次的36.0%;2017年国际城市入境旅游收入达到3.55千亿美元,约占全球入境旅游总收入的23.1%。可见,国际城市是全球国际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对于国际旅游发展和交流意义重大;从地域分布来看,95%的国际城市来自于亚太、欧洲和美洲,其中,39.2%的城市分布于欧洲,31.6%的城市分布于亚太地区,24.1%的城市分布于美洲。 

  亚太地区旅游投资规模、增速均名列前茅 

  《报告》指出,2018年全球旅游投资规模达9648.1亿美元,增速为4.8%,预计2019年达到10416.1亿美元,增速为5.1%。 

  《报告》认为,从长期趋势来看,全球旅游投资增速从相对波动走向相对稳定。2005年以来,全球旅游投资经历2005至2008年的高速增长和2009年到2010年的急速下降,2011年之后,逐渐趋于稳定。旅游投资增速从2005年的13.1%回落到2018年的4.8%,预计2019年将达到5.1%。《报告》数据显示,在全球旅游版图中,亚太地区是旅游投资规模最大的地区。2018年亚太地区旅游投资规模占全球38.7%,美洲和欧洲分别以28.1%和25.1%的份额居第二位和第三位。中东地区旅游投资规模增速最高,达到5.4%,亚太地区紧随其后,增速达到5.2%,美洲和欧洲旅游投资分别增长了4.5%和4.2%,非洲旅游投资增速最低,为2.6%。 

  支付手段变革助推旅游消费 

  《报告》强调,支付方式的演变催生了新零售时代,旅游业的各种业态以支付为核心,开始借助信息化工具将实体和虚拟的服务、国内和国际的交易进行连接。通过旅行支付入口,旅游业与其相关产业在数据社会的发展下形成多方位感知,实现对旅行者的识别、观察和引导。旅行支付的发展进一步简化了跨境旅行带来的中小额国际交易,也对全球的传统零售业、餐饮住宿等行业进行了智慧化改造。 

  (一)连接“线上”与“线下”:支付新技术提供旅游消费升级体验。《报告》指出,旅行支付是打通 “线上”与“线下” 消费场景的新入口,能够覆盖到“吃、住、行、游、购、娱”全渠道。如今旅行支付的改变已经影响了游客的消费习惯。为了营造便捷的消费场景和高效的服务环境,商家和目的地都争先采用高新技术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智能化”需求。旅行支付的方式由现金和刷卡逐渐演变成刷脸、车牌识别等无感支付,免去了旅途中交钱找钱的繁琐过程,后台还记录下来旅行消费准确信息。旅游业所提供的线上及移动端支付服务时间也是全天24小时,给予消费者充分的比较和思考时间。线上平台里丰富的内容给予消费者更多选择,旅行者完全可以在线上以很低的成本构建完整的旅行消费链,通过NFC、AR扫码技术等高新支付手段感受到多样消费体验,并在线下实时地享受产品和服务。旅行支付之后,和社交媒体的互动(如关注公众号、分享动态等)以及消费后的反馈也是消费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节,旅游服务提供商可以将顾客从“线下”体验引导到“线上”平台,形成一个完整的、可循环的消费闭环。 

  (二)连接“国内”与“国际”:支付新模式加强全球旅游交易联系。《报告》指出,跨境支付是跨境旅游的必要配套服务,近年兴起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借助在高频小额旅行支付市场上的灵活性和成本优势,为全球旅游交易提供了有利的贸易机会和贸易条件。相对于以往的支付系统,第三方支付等支付新模式简化了传统贸易过程中的单据和工作程序,加快了交易反馈速度,获得更多更详细的商业信息。随着移动支付在全球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跨国大公司瞄准了这一大市场,支付领域的竞争也愈发激烈。PayPal、Apple Pay和支付宝等都走出国门,开始在全球各个热门旅游地区、旅游服务供应连锁商中大范围布局。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开始引领海外。 

  (三)连接“现在”与“未来”:支付新时代创造旅游市场全新机遇。《报告》认为,支付新时代的到来不仅意味着对现金的替代与补充,更是依靠支付场景形成未来生态圈的多层次布局。从企业层次而言,在旅行过程中,游客所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大多数是彼此独立的,但是通过支付交易的链接,看似不相关的旅行消费叠加就形成了“消费链”。“消费链”背后的大数据既精准记录了现在的行为轨迹,同时也可以用作预测将来的消费偏好。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旅行支付的潜在价值,重视支付渠道的布局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从行业层次而言,移动支付搭建的各类平台和客观的交易规模已经为更多创新应用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基础,基于移动支付的新型服务业态不断涌现,如共享单车的推出,生鲜食品30分钟送达服务等。 

  六大营销创新打造旅游新体验 

  《报告》指出,在旅游消费需求转变与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背景下,旅游目的地营销创新愈发重要。近几年,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的创新带来了新效率、新体验、新格局和新挑战,其中虚拟技术、全产业链合作、影视营销、视频和内容营销、精准营销、体验营销六大旅游目的地营销创新策略的影响最为关键。 

  (一)虚拟技术开启旅游目的地营销新体验。一方面,VR、AR等信息技术突破了文字、图片、视频等传统信息形式,使游客不仅能看到景区的各个细节,还能看到不对外开放或不定期开放的旅游资源,提供更加深入的景点讲解和多方位展示,增加了临场感,实现“购买前先体验”这一功能,有效地优化了用户的行前旅游决策;另一方面,VR、AR等虚拟技术实现了高精度的生动性、互动性,极大地提升消费者感知的幅度、深度,增强其对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唤醒兴奋点,促使游客为超出预期值的体验买单。 

  (二)全产业链合作,打造目的地联合营销模式。全产业链合作营销、目的地联合营销,是指多个利益主体通力协作,共同开展目的地营销和促销。联合营销实施的主体,并不仅仅限于不同的旅游目的地之间,而且还可以包括同一旅游目的地不同部门之间、旅游目的地的上下游供应链环节之间、线上媒体和线下现场活动之间等。旅游目的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同产业链甚至产业链以外的多家企业建立合作营销关系,涉及不同的行业、地域和平台。 

  (三)影视营销构筑目的地感知和情感记忆。旅游目的地影视营销是旅游目的地利用电影电视的制作地点、环境、过程、节事活动,经过营销策划宣传,将旅游目的地推向市场,以取得旅游需求满足和旅游目的地利益相一致的一种新的营销类型。影星、外景地、或能够表达电影元素的主题,都能够诱惑一定的观众。而一些不显眼或没有吸引力的场景也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视频和内容营销提升目的地情感形象。当前大众文化兴起,互联网飞速发展,新媒体平台生命力顽强,小说、漫画、游戏等IP资源具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且作为文化产业的一种形式,引入旅游行业后,其内涵和外延可得到无限延展,能够进行多元价值开发,因此成为旅游目的地内容营销的重要模式之一。 

  在多样化、碎片化和视听化的网络时代,短视频开辟了旅游产品营销的新模式。兼具内容入口与社交基因的短视频,年轻用户十分愿意“买账”。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成为在线旅游平台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在原创内容的带动下,一边旅游一边分享短视频成为旅游新常态,竞相模仿或二度创作的短视频在消费者的自主参与下形成病毒式传播,借势热点话题和平台,通过精准营销获得易感人群,找到他们的关注点,增强游客情感共鸣和忠诚度。 

  (五)精准营销提升目的地营销效果和转化率。精准营销是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实现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之路。与精准的定位和沟通相适应,只有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和消费需求,设计、制造、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与游客进行个性传播沟通,才能低投入、高效率地实现旅游者需求。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定制。通过提供给游客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节约游客在购买过程中的时间、精力和体力等,提高游客满意度,从而提高其让渡价值。 

  (六)体验营销深化目的地要素构成和产业组合。旅游体验营销是指旅游目的地根据游客情感需求的特点,结合旅游产品,服务的属性,策划有特定氛围的营销活动,让游客参与并获得美好而深刻的体验,满足其情感需求,从而扩大旅游产品和服务销售的新型营销活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