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 > 财经院时讯 > 文章详情

高培勇院长为夏令营举办讲座

发表于 cjyyzb
7月10日上午,首届全国财经学术与政策夏令营继续进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教授结合财经院的实际,为夏令营营员作《走近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讲座。

高培勇教授从机构设置的不可替代职能说起,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三个定位”,阐述了他对学术追求、学术地位、学术成果和学术贡献的理解。他结合财经院的实际,阐述了社科院的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哲学社会科学最高殿堂、党和国家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定位。社科院是党的意识形态部门,学术研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社科院是国家级学术机构,非地方或其他系列,是标准的制定者。社科院为重大决策提供支撑,非“过家家”式的虚拟世界,少有隔热层或回旋空间。社科院的经费来源是中央财政,来自全国纳税人提供的资金,要有全局观。社科院是一个负有特殊使命的机构,聚集了一群有着独特生活方式的学者。选择社科院,就是坚持学术本位。学术本位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他看来,社科研究的从业者,需要有专业素养,需要做“真”学问,需是训练有素的专业分析的真正行家里手,是在某个领域真正学有所长、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社科院的学者要追求影响力极大化,要研以致用,将思想付诸实践,达到做学问的最高境界。每个人要从品质塑造做起,做学问要有归宿感,要圈内人认同才可。在他看来,社科院的学术本位体现在影响力上。要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决策影响力。所谓影响力,是标准制定者和最终话语权的拥有者。他解释了殿堂与智库之关系。殿堂与智库:并不矛盾,两者统一于学术研究与学术发展。

他认为,“学术型”智库不是点子公司,要有完整而系统的的研究成果(产品);学术型智库不是政研室,要提供以学理性分析为基础的研究成果(产品)。智库研究体现学术研究的最高境界,是学术发展的最高阶段。

他专门解释了学术成果、学术业绩和学术贡献的差别。学术成果不是越多越好,重在影响力。要切忌低水平重复,切忌在高平台上做低端事,切忌跟课题费走;切忌为写东西而写东西,为获取收入而写东西。学术成果要与定位相称且富有影响力,要讲求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成果层次,要出与社科院定位相称的成果,出富有影响力的成果。社科院的学者要做大事,成大家。学术成果要立足于付诸实践,将思想付诸实践;选题要以服务对象为取舍;立意要打动人心,牵引社会;文风要大气、朴实、通俗、易懂、流畅;治学要以学术做支撑,要字斟句酌,切忌粗制滥造,写自己都不愿看、在书架上摆不了纪念甚至摆不上书架的东西。

学术贡献是立身的基础。学术业绩不等于学术贡献:前者着眼于量,后者着眼于质。社科院的学者讲究的是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做出了哪些贡献(学术贡献),要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专是基础和前提。人的精力有限,同一平台上的人的智商不会有太大差距。要讲究学术门槛:不宜什么都敢做,什么都能做。忌四面出击:搞不清什么主攻方向,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要有学术贡献,需从专家做起。要蹲守,锁定一两个论题,以期成为专家,然后以此为基础,向相关论题和领域“扩围”,逐渐成为某一领域或某一学科的专家。每个人要做到业绩与贡献并重:以贡献为基础和主线配置资源。他还以个人所得税为例,说明作为专家的重要性。

整个讲座结合财经院实际,语言平实,如话家常,但充满了信息量,让全体营员对社科院,对财经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讲座之后,他还与营员进行了互动。夏令营现场

夏令营现场


高培勇作讲座


高培勇院长作讲座


营员参与互动


营员参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