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兰考县7名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童,在收养者破烂拥挤的房屋中殒命大火。兰考县政府对此事给出的回答是“没有钱建福利院”。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在这样一个缺钱的县里,兰考县财政局却能筹来2000万元建起兰考县财税服务中心(见《东方早报》2013年1月8日报道)。
许多贫困地方,都可以摆出一大堆没钱干的事来:没有钱修建更好的校舍;没有钱建起更多的养老院、孤儿院和乡村医院,没有钱给困难家庭更高的生活低保……但人们同时不难发现,在好多贫困地方,有领导坐着价值上百万的高级小轿车;有政府花几十亿修建的高档办公楼,甚至一顿招待饭就得花掉上万元。
其实,许多事并不是有钱没钱、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想没想到、重视不重视的问题。在有限的财政预算支出中,把教育、住房、养老等这样的民生事项摆在前还是置于后?在争取上面的资金支持上,是优先建设“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还是向民生工程倾斜?
有些项目,如增建救助站点、改善乡村医院、兴建便民市场等,可能对提高当地的GDP没有太大“拉动力”,也凸显不出一届政府的“政绩”,但是,这些事却关系老百姓的冷暖福祉,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也关系社会的平安稳定。给农村留守儿童的一顿“阳光早餐”,给城市流浪者一个温暖的栖身之所,给进城农民工子女能有在城里上学的教室和课桌……这些细微的工作中,更能体现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领导干部的务实作风,体现政府的执政水平。
群众利益无小事。为群众办实事,并不在于口号喊得多响,目标定得多远,而在于是否能从群众生活和工作的细微处着想,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解决生活最迫切的困难和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办实事,就是要求从点滴入手、从具体事做起,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空谈。”这要求领导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多到基层去,到困难群众中去,多听民之需,常思民之苦,真解民之难。
如果我们的每一个领导干部,真正能够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那么,就再不会发生或者少发生类似“流浪儿童死于火灾”“学生在严重超载的校车上送命”等此类悲剧;如果心里真正装着群众,把群众生活冷暖的小事当作自己肩负的最大使命,那么,即使是一些意外的灾祸发生了,也就不会像兰考县的一些领导干部那样先急于撇清责任,而是应尽快找到问题的漏洞和症结所在,进行漏洞堵塞、制度完善的工作。如是,实为民生之幸、百姓之福。
来源:甘肃日报 时间:2013年0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