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两会专题之收入分配改革 > 专家观点 > 文章详情

张东生:公平公正、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国民

发表于 cjyyzb
  ——本刊记者采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张东生   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经济总量倍增与人均收入倍增的目标同时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这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精神。   “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写入十八大报告的这些话,句句体民情,字字得民心。   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是民生事业的重要内容,事关全体人民福祉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由于诸多原因,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收入分配关系不尽合理,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为解决这些问题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张东生。   财经界:就业和收入分配司今年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张东生:2012 年,面对年初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促进了经济缓中趋稳, 民生事业加快推进,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实现和经济发展同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2013 年,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认真贯彻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不断加大改善民生力度,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更加注重社会保障统筹发展。重点工作包括:   (一)贯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着力提高就业质量   一是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建立健全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更加注重对增加就业效果显著的服务业、中小企业、私营经济、实体经济等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规划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在稳增长中全方位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二是做好重点区域、人群的就业工作。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就业扶持力度。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落实和完善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多渠道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实现平等较稳定就业、劳动关系和谐和返乡创业。进一步强化对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   三是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对企业职工岗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大学毕业生就业培训和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全面落实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   (二)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一是完善初次分配机制。推动形成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积极稳妥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工资指导线制度。完善对部分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深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完善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二是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调整优化税制结构,加大对过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健全房地产税等财产税制度。继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三是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推动收入分配领域立法工作。强化监督管理,堵住获取非法收入的漏洞。深入治理商业贿赂。清理规范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外收入、非货币性福利。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服务能力   一是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和有效衔接。推进新农保、城居保一体化发展,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制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加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统筹研究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问题。推进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制度统筹发展和经办资源整合。   二是深入研究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问题。参与研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办法。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情况,研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不同的投资方式,推动养老保险基金实现保值增值。   三是继续稳步提高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密切关注物价变化对城乡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的影响。研究建立城乡居民养老金调整机制,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并向退休早、养老金水平低的人员倾斜。继续推进解决城乡低收入大病患者的医疗保障问题四是加快解决社会保障服务能力薄弱问题。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相关专项规划要求,继续加强基层就业与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切实加强项目管理。以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为重点,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   财经界:今年有哪些措施来确保就业?   张东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积极实施扩大就业政策措施,努力促进就业持续增长,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今年就业工作的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900 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 以内。具体措施有:   (一)坚持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提高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带动力。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扩大就业提供基本保障。更加注重对增加就业效果显著的服务业、中小企业、私营经济、实体经济等的政策支持,促进增加就业岗位。在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安排主要产业布局和进出口时,优先考虑对就业的影响。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与增加就业相结合,合理安排资金投向,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规划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   (二)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着力做好少数民族地区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 促进增加就业。鼓励和引导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带动并促进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在安排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时,更加注意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鼓励在少数民族地区投资设厂的企业,更多吸纳当地人员就业。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 培育发展适宜产业,更多吸纳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加快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   (三)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加强政策引导与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深化改革加强服务,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实现平等较稳定就业、劳动关系和谐和返乡创业。加强并进一步强化对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力争实现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更及时较稳定就业。   (四)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快推进劳动就业和户籍制度改革, 进一步消除阻碍劳动者特别是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的城乡和身份等限制,促进城乡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 继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五)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就业信息全国联网,加强就业失业、市场供求、企业用工等各项信息监测,健全就业形势分析制度。进一步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对企业职工岗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大学毕业生就业培训和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   财经界:我国将如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路径何在?   张东生: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今后,要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思路是: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 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全覆盖”,就是要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为城乡全体居民提供保障服务,实现保障对象全民化。“保基本”,就是要从基本国情出发,使保障标准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实行以保障基本生活为主的社会保障。“多层次”,就是既要发展政府主办的基本社会保障, 也要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补充保障,满足不同水平的需求。“可持续”,就是要建立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社会保障制度持续稳定健康运行。   具体路径是:   一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全面巩固省级统筹基础上,加快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整合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工伤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提高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的统筹层次。   二是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在城镇,要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农民工为重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对于实行自愿参保原则的新农合、新农保等制度,要通过强化政策激励,引导符合条件的群众积极参保、长期参保。要通过完善以城乡低保为核心,农村五保供养、自然灾害救助、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更好地保障最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   三是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健全与经济发展、工资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待遇正常增长机制,使人民群众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同时,也要注重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应逐步拓展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从原来针对部分残疾人、孤儿、五保老人等特殊群体逐步向全体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转变,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逐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慈善事业是第三次分配,同调节收入分配的其他手段相比,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发挥其作为三次分配的补充作用,是“十二五”时期的发展重点之一。   四是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的迅速扩大和保障水平的稳步提升,必须要有顺畅的筹资渠道、充足的资金供给和可靠的增值手段,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保障资金的支撑能力。一方面,要按照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社会保障投入;继续通过划拨国有资产、扩大彩票发行等渠道充实和壮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另一方面,要加强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做到应收尽收,并尽快制定投资运营办法,开辟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积极稳妥推进基金投资运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五是改进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是落实社会保障政策的必要条件,随着制度完善,需要为参保者和公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规范的服务,切实纠正重制度轻落实、重政策轻管理、重资金轻服务的问题,促进社会保障全方位持续发展。要加快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实现公共服务网络向基层延伸。在全国推行统一的社会保障卡,为参保人员做到“记录一生,服务一生, 保障一生”。   财经界:我国在就业和社会保障中的主要难点在哪里?   张东生:近年来,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由于发展阶段、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难点,需要研究解决。   就业方面:   (一)经济增长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对就业的影响主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不足。从目前形势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然难以消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还在恶化, 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国际经济复苏进程依然艰难曲折,这将导致我国外需的持续疲软。根据以往经验,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率每下降1 个百分点将减少20 万个就业机会。同时,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也尚未建立。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将给就业带来新挑战。我们面临的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任务甚重,势必对就业造成冲击,带动失业率的上升。同时,加快培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结构在区域间的转移等,都会加剧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二)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从总量上看,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仍处在高位,今年新增需要在城镇就业的劳动力约有1500 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在经济增长速度不低于去年情况下也只有约1200 万个,供大于求缺口较大。在农村, 仍有近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而解决已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特别是1.6 亿外出农民工的就业稳定问题,更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从结构上看,虽然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仍然较大。但也要看到,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已减缓,我们应更加关注劳动力人口结构特点导致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即低技能劳动力供大于求和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矛盾仍然存在。   (三)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总体不足。一是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目前,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场所中60% 属于租用或借用,绝大部分存在场所窄小、服务设施陈旧等问题。创业服务和孵化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缺乏专项投入,服务能力严重不足。二是职业培训服务设施严重不足。职业培训设施特别是面向农民工、失业人员的培训设施严重短缺。各地往往将大量农民工培训安排在普通中小学教室或租用的会议室。部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甚至直接在“田间地头”开展培训。三是劳动争议调处机制不健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滞后,部分中西部地区县级调解仲裁工作,仍处于无场所、无编制、无人员、无经费的“四无”状态。   社会保障方面:   (一)部分人群的老有所养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农村部分青年人、农民工等群体既未参加到新农保等制度中来,也未进入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私营和困难企业职工等群体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存在困难。同时,新农保、城居保的养老金水平很低, 难以起到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作用,要求提高标准的呼声比较强烈。   (二)不同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凸显。主要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办法;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养老待遇差距过大问题突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衔接,管理资源难以整合,跨地区流动人员的医疗保险关系难以转移,异地就医报销不便利等。   (三)一些社会保险制度仍待健全和完善。各类社会保险制度普遍存在统筹层次低、基金难以在更大范围内互济调节。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过多,地区分布不均,预防失业作用有限。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窄,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工作推进缓慢。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护理服务的筹资筹劳机制有待探索。   (四)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压力日益增大。目前,城镇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结余已达3 万多亿元。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超过1.9 万亿元。新农保基金积累也达1800 多亿元,随着全覆盖工作的推进,规模还将快速增长。按照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只能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投资渠道窄,收益率低,基金保值增值难度加大。   财经界: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但我国还有部分群众收入水平偏低、生活比较困难。如何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推动更多低收入者增加收入并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   张东生:千方百计增加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是解决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分配不公等问题的重要着力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和要求,在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方面,着力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   要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一是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养新型经营主体,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二是完善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政策,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规模,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新增农业补贴向粮农和种粮大户倾斜。三是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确保农民分享流转收益;改革征地制度,增加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四是推动农民工平等享有子女教育、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基本权益, 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二)着力提高普通职工工资水平   解决工资差距问题,要更加关注普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钱袋子”鼓得快不快、鼓得实不实。一是稳慎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努力实现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五”期末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 以上。二是积极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重点解决劳方“不敢谈、不会谈”和资方“不愿谈、拒绝谈”的双重难题。三是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 加快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探索发布重点行业工资指导线。四是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大执法监督监察力度,坚决打击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违法超时加班、同工不同酬以及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定额等手段使实际工资支付水平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等违法行为。   (三)努力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   为低收入群体撑起社会“保护伞”,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题中应有之义。一是要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力度,提高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等的财政补助水平。二是要根据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增长以及物价变动等因素,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统筹考虑农民与城镇居民的基础养老金水平。三是要继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通过临时价格补贴等方式,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此外,还要继续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完善临时救助制度。   (四)奋力夺取扶贫攻坚新胜利   做好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力争到2020 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总体目标。一是着力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制定并实施连片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从根本上改变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面貌。二是着力巩固和发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专项扶贫要组织实施好整村推进、以工代赈等重要工程,行业扶贫要把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社会扶贫要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三是着力完善扶贫开发政策保障体系,逐步增加财政扶贫开发投入,加强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健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贫困地区培养人才的鼓励政策。 时间:2013年02月18日来源:财经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