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两会专题之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 左上角文章 > 文章详情

《中国经济导报》:成品油定价新机制还需配套措施“护航”

发表于 fengyongsheng


        “两会期间,备受期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也有了新的进展: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首次明确指出了以缩短调价周期、取消4%变化幅度为方向的改革方案。但新机制何时能够落实?落实之后会对国内成品油价格产生怎样的影响?当新机制正式到来之后,全社会能否承受与国际接轨,涨跌频繁的油价?新机制还需要哪些配套措施来保驾护航?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和卓创资讯资深成品油分析师陈晴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均认为,新定价机制的推行已经近在眼前,但也需要包括税费改革在内的配套措施的配合以及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提升。

        新机制是为了和国际油价接轨,并非为了降油价

        在不久前的元宵节,国内成品油价格在2013年的首次调整不仅使多地油价重回了8元时代,也引发了舆论对于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走势不符的争论。就此,张平主任也指出,现有机制两个明显缺点:首先,是周期太长,22个工作日再加上节假日,就是1个月时间。但现在,国际油价每一天都在变动。其次,现行机制设定了调价的变动幅度,即22个工作日国际油价的变化幅度达到4%,就会相应调整成品油价,如达不到4%,国内油价就保持稳定。但不调,就会造成国际油价变动不能及时反映到中国成品油的价格上来

        众所周知,缩短调价周期和取消4%变化率的新机制导致的必然结果是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高联动性,油价的波动将较之前更为频繁,幅度也将更大。而目前国际油价中包含了大量的地缘政治、美国货币政策、金融炒作等因素,若国内油价与国际更进一步地接轨,这些不利因素势必以更快的速度影响着国内的成品油市场。

        对此,王震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首先,我们要明确,改良定价机制并非为了降油价,想通过改革定价机制把油价降下来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只是在涨跌的幅度和频率上能做到更一致。我认为现有的定价机制有它一定的好处,它通过调价周期将国际油价频繁的涨跌给平滑处理了,从而尽量地降低风险。王震认为,既然国内成品油价格需要与国际油价进一步接轨,就意味着首先企业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资金准备,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以迎接油价更频繁地变动;其次,对于一些自身没有能力应对油价风险的消费者,国家应当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

        同时,陈晴也提到,降油价并非新定价机制的职责,清理多余、重复征收的税费等税费改革应成为为新机制保驾护航的配套措施。

        推出时机已经近在眼前

        在张平的答记者问中,现有机制的弊端和改革方向都已明朗,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相关专家也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改革方案已经成型,如今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而这个东风自然指的是国际油价的走势。

        该专家表示,若在国际油价较高的时期推出新机制,利好于三桶油却不利好于消费者。其原因在于,近几年来三桶油的炼油板块大都处于亏损状态,去年1年的亏损高达上千亿。而亏损的理由是国际原油价格过高,炼厂的成本大大增加,而国内成品油价格受制于定价机制的最高限价,使企业无法卖出让炼油板块赢利的价格。如今一旦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接轨,那么三桶油炼油板块的亏损问题将几乎得到彻底地扭转。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油价从较高点开始联动恐怕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经济上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

        因此,从减少油价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和考虑消费者承受能力的角度出发,当国际油价在一定时间内处于较低水平时推出新机制已是被行业内认定的事实。依据现有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和目前国际油价的走势,预计在3月底国内会迎来2013年以来成品油价格的第一次下调。在张平主任已经有如此明确的表态的情况下,3月底将会是一个推出定价机制的良好时机。陈晴较为乐观地估计。

        而王震则将新机制推出的时间预计在今年5月份左右:以目前的形势来看,近期新机制是肯定要推的。我估计应该是在春耕之后的5月份左右。因为一旦推出新机制,消费者将承担较大的风险。而春耕的主体——农民恰恰是不太承担得起这个成本的群体。所以国家为了保障粮食的供应和这个群体的利益,很有可能选择在春耕之后推新机制,把新机制的副作用降低到最低。其次,从国际油价历年的变化情况来看,5月份的油价较一年的其他时候会相对低一点,所以我认为今年5月份推出的可能性较大,时机也较为合适。

        成品油现货交易平台或成为成品油市场供应情况的观测点

        两会期间,一则关于北京拟在5月份推出成品油现货交易平台的消息同样备受业内的关注。这个交易平台受关注的焦点在于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台自由交易价格。一边是对新定价机制的加快推行,一边又是自由交易价格,这二者的究竟是矛盾还是关联的?

        对此,陈晴解释道:大家不要被这个自由交易价格给误导了,其实这个交易平台的价格一定还是在定价机制范围内的。并且主要针对的是批发成品油的贸易商们。他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厂家商定批发价,但最终的价格绝不会与定价机制相去甚远。

        而王震则认为,这个现货交易平台现象的出现恰恰反映了我国目前国内成品油的供应是相对宽松的,有议价余地的。如果市场是供不应求的,厂家有多少卖多少,还要这种可以商定价格的平台干嘛?所以我认为这个平台更大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它的交易量监测我国的成品油供应情况。

        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历程

        1998年至2002

        盯住三大市场每月一调整

        1998年开始,我国成品油价是由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三个地方的平均成品油价格来决定国内的零售价格。

        优点:按照市场化调整

        缺点:市场化不完善、调整规律化容易引起投机

        2003年至2008

        无固定原则由国家发改委调控2003年国际油价开始巨幅波动、上升,成品油价格由国家发改委宏观调控。

        优点:缓解了国际油价巨幅波动的影响

        缺点:国内外油价长期倒挂、非市场化价格引起供需失衡

        2009年起

        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

        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是《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的核心之一。现行成品油定价调整机制是根据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等地以22个工作日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进行评估,当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4%,即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记者马芸菲)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2013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