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两会专题之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 观点纵横 > 文章详情

杨存生:油价和油品是一体两面

发表于 fengyongsheng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这是人类长期商品经济生活的经验之谈,也揭示了价格与价值的深刻内涵。但是在成品油消费的加油环节,就不能完全套用。到了加油站,买卖双方不能像在市场上买菜卖菜一样挑来选去,货比三家,更不能议价砍价。加油环节的交易简单而高效,议价在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博弈过程就己完成,而对油品的认知却却之不恭。   当然,经历开采、提炼到配送等诸多环节,工业标准化生产对成品油的质量是有保障的,对油品的分级也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一般消费者无从识别,只能在销售环节按不同标号选择,发动机对油品来说也算“胃坚强”。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参照国际原油价格浮动,与成品油质量不直接挂钩。这是否可以说,成品油定价机制对油品质量关注不够,甚或可以说是个盲点。因为除了石油产品,煤制油、甲醇、生物质油等产品,每年的产量都在增加,并且进入成品油终端,随着技术进步,今后还会有更多新产品,如何确保成品油按质论价,除生产环节要有严格标准外,定价机制的参照标的也应更全面科学,当然,也可考虑具体的成品油标准与油价对接。   因为油品质量问题,加油站与消费者的纠纷不时见诸媒体。如3月30日昆明某加油站减量加油过程被曝光;去年12月6日,一辆别克、一辆宝马在浙江海安某加油站加油后开出不到200米相继趴窝熄火,经检测宝马车油箱中油品含水量达40%,别克车则高达80%;去年,北京通州某加油站因油品问题,与数十辆车主发生纠纷,等等。常识告诉大家,这些不是生产环节产生的质量问题,而是流通销售环节的问题。这些曝光的个案,恐怕只是冰山一角,像车子开出不到200米趴窝,证据链还没有断开,容易认定。成品油消费者的被动地位,决定了侵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只要保持在技术尺度范围,消费者就无法获取证据和维权,因此,隐性的侵权情况不可能准确统计,只能想象。   我国石油工业以举国之力起步,并随着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培育了“三大油”如今的地位,国民有权要求其提高全业务链竞争力,而不要从成品油定价机制中不当得利,当然更不能利用在成品油终端的优势地位,侵害消费者权益。从成品油销售终端维护消费者权益,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好不容易。据报道,中石油为提高管理水平,去年对一万多个加油站试行承包经营。笔者没有研究承包细节,也不知道推进情况,不好妄下结论。但一般而言,当加油站从一个业务节点,转变为一个核算单元并追求利润,它的优势地位和利润冲动结合,就会把正面的效益留给自己,把负面的效益转嫁给消费者,甚至轻松逾越合理边界。   由此想到,有观点认为,为打破三大油的垄断,提高石油产业的市场化水平,进而降低油价,应该扩大和放开民资进入从石油进口到终端市场领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国家政策上早己经没有限制,只是行政审批制度有许多玻璃门。实践中,油气全产业链己经都有民资和外资。消费者需要警惕的是,在油气开采加工等提升供给能力方面,引入竞争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对消费者是利大于弊;而在成品油销售终端,过度扩张和市场竞争,消费者在劫难逃。政府和管理部门应注意的是,应进一步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社会效益为轴调整各方利益;在成品油销售环节,要配套规范制度和技术手段,保护消费者利益,保证交易公平公正。   油价和油品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但技术不断进步和产业链的延伸,使二者越来越分离和抽象,但如影随形,它永远不会从我们身边离开。我们在关注油价和油品,围绕油价和油品进行博弈,追求平衡和共识的过程中,必须共同关注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且刻不容缓,否则我们都会成为输家。   来源:《中国能源报》;时间:2013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