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两会专题之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 左上角文章 > 文章详情

巴曙松:服务实体促进转型是金融改革方向

发表于 xiameng

  十六大以来,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以中国银行业改革为代表的中国金融机构改革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从趋势上看,金融改革更为注重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配置结构的合理化等方向发展,农村金融改革和地方金融改革相继启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都稳步推进。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发行、审批、退市制度,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


  放眼未来,中国金融改革的发展如何围绕服务和促进中国经济转型的大格局,进一步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同时围绕居民资产配置需求多元化和人口老龄化的现实做好变革,是下一步中国金融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也给中国金融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未来10年的金融改革,转型已经成为新的主线和方向。


  目前,从本世纪初启动的以金融机构改革为中心环节的金融改革基本上初具雏形,未来金融改革的重点将逐步转移到构建制度、完善市场、创新产品上来。已公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勾勒了金融改革发展的蓝图,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


  ——立足于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经济转型。


  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较为清晰,即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凋拉动转变,增强产业创新和竞争力,提升效率,实现集约化发展。金融体系作为配置资金资源的核心环节,应当在推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目前,中国主流的银行信贷市场这种融资形式所要求的是相对稳定的、可以评估的现金流和偿还能力,以及相对较低的风险。这主要适用于资本密集、重资产的工业企业,显然不能充分适应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奠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与转型长效机制的主要路径包括:一是推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化的价格引导资金配置的方向;二是加快建设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多样化融资手段,逐步改变贷款融资占据主导地位的金融市场;三是丰富金融机构体系,大力发展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小微金融机构。


  ——从注重金融体系的融资功能向满足居民金融资产多元化和养老需求转变。


  近年来,居民投资热情高涨,与储蓄率和消费率降低相对应的是各类理财产品的爆发式增长和另类投资品市场持续高温。这实际上正反映出正规金融市场产品供给与居民资产配置需求间的巨大缺口,映射出当前中国正规金融市场产品供给不丰富、居民财产性收入实现机制不健全的现实。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通过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设计安排,做好整个养老的制度安排和风险分担机制,将是未来10年中国金融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直以来,中国金融体系资产配置结构过多地倾向于生产领域,对于居民资产配置需要的金融产品则基本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以消费为导向的金融支持显著小于以投资为导向的金融支持。建立健全金融体系,应为居民金融资产多元化提供相应的产品配置,发展风险程度、期限与居民资产配置需求密切相关的产品,使居民能够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可持续的增值空间,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同时,也是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的重要路径。应该加大保险市场发展力度,搞好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同时加快债券市场发展,发展和丰富养老金产品。


  ——围绕城镇化加速推进的现实要求,创新融资方式,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仍将继续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1.27%,首次超过农村人口。然而,这仅仅是中国城镇化进程加速的中期阶段。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以上,这意味着还将有数亿左右人口陆续离开繁衍生息的农村土地,走向城镇生活。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一方面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带来的是产业结构的变迁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数量的显著增加。这对金融体系的进一步丰富多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基于目前的金融结构和金融体制的约束,如何通过多样化的融资手段满足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二是过去重点围绕大机构、大城市的金融体系要更多向满足小城镇发展、小微金融发展的金融需求所倾斜。


  历经过去10年的改革磨砺,金融机构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的金融主体为下一步金融市场要素改革和机制建设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围绕转型创新和变革将构成未来金融体系演进的重要方向。


  推进金融创新,继续培育多层次金融市场,满足经济转型的多元金融需求。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多层次建设,是支持当前经济转型过程中,融资多元化需求的根本方向之一。过分依赖间接融资的社会融资结构,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局,也增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十二五”是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应大力推进金融创新,继续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改善当前资金供求不平衡格局。首先,在规范发展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新三板市场,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其次,加快债券市场的规范统一,尤其是公司债券市场的建设,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推进产品创新,提供多样化风险和收益组合的债券产品,形成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结构。再次,积极推进衍生品市场创新,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提高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时间:2013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