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焦利率市场化改革 > 媒体报道 > 文章详情

金融时报:放开贷款利率管制传递积极信号

发表于 tougaoren
  市场各方总体认为,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显示金融改革在比较平稳的市场环境下正按照预期的市场化方向推进,短期看对金融机构影响不大,但对长期的转型发展则既是机遇又面临不少挑战。同时,此次市场化改革,有利于理顺资金价格,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可获得性,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每一步推进,都对金融机构的经营与利润有着重要影响。本次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业内各方表示,短期影响不大,但长期将考验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推动金融机构尽快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差异化竞争格局。  本报专家委员会成员、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表示,取消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场化的前提,因此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是一个重大进步但还不够。目前存款利率上限并未放开,这意味着对于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依然未构成挑战,短期内金融机构也不会切实下调贷款利率。  的确,银行业当前的贷款定价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实这一判断。某国有银行浙江省分行表示,该行目前利率定价水平都在基准利率0.9倍以上,零星有达到基准利率0.7倍和0.8倍的,但仅限于资产足额抵押的情况,此次政策调整未影响其利率定价政策。  不过,改革效应的释放或许将是一个渐进与缓慢的过程。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对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是否会有不同影响,还有待观察,但对银行体系必将产生长期深远影响,则是业内共识。  有中小银行人士就表示出了担忧,他们认为,由于在利率定价市场上历来呈现“大行定价、小行跟随”的局面,取消贷款利率下限之后,大行可利用较强的定价能力获取更多的收益,而中小银行则会面临一定程度的压力。  当然,更实质的影响将在长期。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未来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将从同质化向差异化转变。招商证券金融业分析师表示,市场化竞争,会使具备经营优势的银行脱颖而出,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并获得更好的发展。  “此前央行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以来加权贷款利率呈现下行趋势,本次放开管制后,不少大中型企业拥有一定的议价能力,有助于推动贷款利率下行。”本报专家委员会成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但是由于社会整体融资需求依然旺盛,比如地方贷款平台、房地产企业等,商业银行依然占据议价优势,因此利率下行幅度不会太大。  一旦大型企业推动贷款利率下行,在降低整体社会融资成本的同时,也会形成一定“挤出效应”,即迫使更多银行信贷资金流向小微企业。央行相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放开贷款利率将促使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融资渠道,随着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债券、股票等进行直接融资,不仅有利于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促进社会融资的多元化,也为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留出更大的空间,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  本报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同样认为,取消银行贷款利率下限后,在宏观上有一个好处,大企业和银行谈判中议价能力会进一步增强,这样逼迫银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议价能力比较弱的中小企业领域,这对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有帮助。  此外,此次改革对于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这被市场视为一大亮点。本报专家委员会成员、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取消对农信社贷款利率的管制,意味着明确许可突破4倍限制,有利于覆盖小微、“三农”贷款风险,改善金融支持,并在总体上会令整体贷款成本下降。   来源:金融时报;时间:2013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