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体制增效升级。 “互联网+”是对创新2.0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高度概括。 一、提出 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于扬当时提出移动互联网它的本质,离不开“互联网+”。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马化腾也认为:“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 “互联网+”是对创新2.0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高度概括。在2012年11月14日的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先生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他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目前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我们可以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找到若干这样的想法。而怎么找到你所在行业的“互联网+”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总理所提的“互联网+”与较早相关互联网企业讨论聚焦的“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基础上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和发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伴随知识社会的来临,驱动当今社会变革的不仅仅是无所不在的网络,还有无所不在的计算、无所不在的数据、无所不在的知识。“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移动了、泛在了、应用于某个传统行业了,更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推动了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二、内涵 李克强提出的“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创新2.0,而创新2.0又反过来作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态的形成与发展,重塑了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又推动了创新2.0模式的发展和演变,Living Lab(生活实验室、体验实验区) 、Fab Lab(个人制造实验室、创客)、AIP(“三验”应用创新园区)、Wiki(维基模式)、Prosumer(产消者)、Crowdsourcing(众包) 等典型创新2.0模式不断涌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的互动与演进推动了“互联网+”的浮现,关于知识社会环境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的互动演进可参阅《创新2.0研究十大热点》一文[5] 。互联网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入应用带来的创新形态演变,本身也在演变变化并与行业新形态相互作用共同演化,如同以工业4.0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以及Fab Lab及创客为代表的个人设计、个人制造、群体创造。可以说“互联网+”是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是“互联网+”,而不再是“+互联网”。 一个+号的位置变化耐人寻味。过去,无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还是深度融合,都是“+互联网”概念,即传统产业是主体,互联网只是工具。工具的最大特点是被动。再好的工具,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这就是工具的特征。工具化是工业3.0阶段互联网的主要特征。在3.0阶段,互联网作为具有革命性的工具,的确可以扩大和提升信息交流的空间和速度,从而让传统产业不仅生产效率继续有所提高,而且使得消费效率获得极大提升。特别是网络销售平台的建立,让消费过程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如果说以蒸汽机和电气化为代表的工业1.0和2.0所运用的是力学原理,解放的是体力,解决的是产能,那么以信息化为代表的3.0运用的则是数字手段,延伸的是人类的眼睛和耳朵,主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之间的矛盾。但是在这一时期,互联网仍然是工具,因此传统产业的基本形态并没有因互联网的加入而改变。 我们再看“互联网+”。在工业4.0阶段,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它更是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互相交融的物联网,互联网传递的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它还可以包括物质和能量的信息。互联网自身的演进导致了它角色的变化。某种意义上讲,今后的互联网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它会上升为矛盾主体,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的全流程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传统产业则可能变为被+的对象。 如果说工业3.0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与消费效率之间的矛盾,那么“互联网+”为特征的工业4.0则很可能会打破先生产后消费的传统思维,甚至会让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鸿沟逐步消除。 互联网的去工具化从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主动涉足传统制造业已经初现端倪。而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业带来的颠覆在发达国家也已经出现。 美国的某款新能源汽车,由于运用了物联网概念,已经取消了传统的4S店商业模式,不仅销售不需要,甚至保养、维修也不再需要4S店。因为发达的物联网络已经让生产者能掌握售出汽车的各种数据,甚至轮胎该更换或者哪个零件该出问题,厂家比用户还清楚,可以随时随地上门服务。 率先提出工业4.0概念的德国走得更远。如今在德国一些城市的街头,停着不少有特殊标识的汽车,只要是会员,就可以用一张卡片把任意一辆车开走,办完事停在路边走人即可,而你驾驶车辆的所有数据会及时传回车厂,并从你的账户扣除相关费用。这一模式未来很可能颠覆传统汽车的销售模式,很多人今后可以不必再买车,而类似奔驰、宝马这类传统制造企业,也很可能会演变成汽车服务提供商…… 三、影响 教育行业作为传统行业的代表之一,毫无疑问也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之于在线教育,给了本就颇为踊跃的投资和创业者们的提供了政策方面的刺激。可以预见,2015年在线教育将持续站在风口浪尖。 “互联网+”中重要的一点是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 从长远来看,“互联网+”之于教育的作用关乎社会整体素质的提升;而反过来,知识社会的愿景也要求我们用信息的力量来提升教育的影响力,在线教育有其发展壮大的必然性。 四、发展 看到互联网企业的成功与辉煌,传统企业大可不必眼馋。互联网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不仅是电商。一些年长的企业家经历了过去30年中国经济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大家一定认为2012年是中国经济最冷的一年,这种冷不仅仅反映在出口增速的下滑,也不仅仅反映在过去08、09年大跃进时在融资之后没有更多的能力,同时也反映在大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消费者钱包一直没有打开。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传统应用和服务都应该被互联网改变,如果这个世界还没有被互联网改变是不对的,一定意味着这里面有商机,也意味着基于这种商机能产生新的格局。我们有机会在为用户创造价值,能够自己成就新的价值,为成长奠定基础。 我们看到每一个传统行业都孕育着“互联网+”的机会。在寻找“互联网+”的过程中,我们首先注意到了用户所处的环境变化。我们每天日常面对PC屏幕,同时我们越发依赖手机这张屏。家中的智能电视有一天会像手机、平板电脑一样,里面布满各种APP。而汽车里的那张屏也正在被挖掘,车联网的概念刚刚兴起。未来的生活是希望在多屏的环境中随时随地用到互联网。而这样的服务会以一个“互联网+”的公式存在,从而重新改造和创造我们今天所有的产品。而对用户而言,他们未来不会关心他是通过接入网线、Wi-Fi、移动网络还是电源线上网,不会关心他用的是iOS、Android还是Windows。因为他们面对的每一个面都可以是一张屏,通过它们能将用户和互联网、企业所提供的应用和服务随时随地联系在一起。这就足够了。也许对创业者来说,当熟悉了这样的一个路径之后,我们基于“多屏全网跨平台”的理念,与行业结合,才有机会再往前迈一步。我们的传统行业才能真正的转型,从而创造新的局面。 从18、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了蒸汽机的技术到19、20世纪有了电力的技术以来。我们看到很多的行业发生了变化,而且很有趣的是,比如说蒸汽机发明之后他蒸汽机的动力可以大大加速印刷的量,包括学校、书籍都大量地产生,造成知识的传播和有知识的人这种大量的培养。这跟互联网的传播、通信的特征也很接近。 再看电的产生,电力产生了很多的东西,除了灯泡,包括收音机、电视机等等这些都是有利于资讯的传播和沟通,还有电话等等,这些我们看互联网有了之后他好象也是加强这方面的特征,他是不是一种第三次工业革命?或者他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一部分呢?我想这里面是很值得思考的。所以说有这样的一个推演之后,所有的传统行业不用怕,这个不是什么新经济,就跟过去没有电一样,没有电以前金融也可以,各个银行之间都是记帐,交易所在那里叫号可以成交,有电可以电子化,有互联网我相信也会衍生出很多新的机会,这不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是一个理所当然的。 随着互联网深入应用,特别是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发展与向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渗透,信息技术推动的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形成日益收到关注。[7] 创新形态的演变也推动了互联网形态、信息通信技术形态的演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互联网的延伸和发展,在与知识社会创新2.0形态的互动中也进一步推动了创新形态的演变,涌现出Web2.0、开源软件、微观装配等创新2.0的典型案例以及AIP、Living Lab、Fab Lab、创客、维基、威客、众包众筹等创新2.0典型模式。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提出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机遇,简政放权、强化法治、鼓励创新创业、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并出台一系列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举措。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也就具有了更丰富、更深刻、更富时代特征的内涵。报告中指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并全力推进创新、创业,全面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进入创新2.0时代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