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但在我国,由于基础薄弱,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却仅有2.9年!7月5日,在上海财经大学小企业融资研究中心和第一财经联合举办的“2012小企业金融论坛”上,众位专家直指“融资难”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创新金融制度 金融危机以来,以温州为代表的小企业受制于资金瓶颈,发展出现的困局为世界所关注。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3.8万家受访的工业类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显示,仅有15.5%的小微企业能够获得银行贷款,小企业融资难可见一斑。而从市场资金总量来看,中国2011年底GDP总量虽然高达27万亿,但M2值也同样达到了85万亿的全球最高水平。这显示出资金总量流动性明显过剩。上海银行副行长王世豪指出,市场流动过剩,小微企业却贷款难,这是“计划经济”和“投资驱动”的时代特征。要适应全球金融重心东移亚太,和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资金结构就必须要做出调整和改革。 目前,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中,银行贷款占据最大比重,约占到了总量的75%。但这些企业与生俱来的弱点,如缺乏抵押,财务数据残缺或不真实等,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使银行对他们望而却步。去年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各银行也相应成立了中小企业业务部门。但由于行业间竞争不够充分,小企业融资难依旧没能从根本上解决。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徐晓萍教授提出应当创新金融制度,放开银行业准入标准,鼓励开设服务于小企业的中小型、微型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的供应量,只有这样对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可能更为有力。 扩大融资渠道 除了赢得政策和银行的支持,小微企业的资金光靠银行“输血”并不能够完全解决问题。拓宽融资渠道,成为了保证市场有活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在陆家嘴论坛上谈到,不确定性和轻资产的特点确定了其常常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而资本市场包括股权、债券、风险投资、私募、股权资金等等,提供了一套融资方和投资方风险共担、利润共担的机制。 不过目前,证券市场创业板、中小板的资金显得杯水车薪。中国社科院何德旭教授研究发现,中小企业板块与创业板,只能满足少数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甚至有不少创业板公司资金闲置都非常严重。如何让资金从投机领域向为实体经济服务转变,成为了资本市场需要进一步引导的问题。这一点,东方汇富创投公司总裁阚治东深有感触。他表示,目前创业投资基金虽然已经高达四五千家,但是真正能够陪伴企业经历较长周期成长的并不多。其实,较为成熟的方法是能够通过金融服务平台,引起外国技术与国内小微企业对接,这样才能够帮助企业产能提升和产业创新,起到风险投资的真正作用。 上海良茂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培源也在接受一财网记者采访时指出,企业融资并不一定要依靠银行,运用期货市场的杠杆作用为小企业制定套期保值方案,也是企业融资增资的有效途径。期货作为管理资产的工具,不仅能够规避生产过程中的价格风险,同时还能让企业能够更加好的了解市场和发现价格。 由此看来,解决当前小微企业融资的成长困局,需要政府和金融部门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也需要企业根据自身定位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只有这样才是符合市场化运作的。正如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朔在会上言及,中国非上市中小企业净资产回报率远高于同类国有企业。中国经济要健康发展,就必须要保证小企业有活力的生存下去,而这必须要赢得社会和资本市场的多方支持。 来源:第一财经 时间: 2012年07月0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