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财政审计共建 > 项目成果 > 文章详情

赵早早:突破既有利益格局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发表于 zhaozaozao
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在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的基础上,我们既需要呼唤“新的改革”,挑选重要领域展开新的突破,更需要完善“既有改革”,秉承既有改革的原始精神,冷静地回顾和总结经验与不足,将其推向深入,促其继续产生改革红利。 今年9月,财政部公布了《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正式要求将会议费纳入部门预算。这既是贯彻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深化既有部门预算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此之前,中央政府要求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公布三公经费的年度预决算,财政部倡导并强制推广使用公务卡等等。这些改革举措不仅是为了完善部门预算制度,而且也体现出中央政府深化既有改革,敢于“自我革新”的决心与勇气。 部门预算改革始于2000年,是中央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13年前开始的部门预算改革,其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统一收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包括部门的全部收支;二是细化预算,预算支出必须落实到具体单位与具体项目;三是加强预算约束,防止挤占、挪用。部门预算改革预示着中央政府支出预算制度改革的序幕被正式拉开,预示着预算改革开始由重点关注收入转向同时关注收支,并逐渐以支出管理为重的改革思路。 部门预算改革经历了13年,从开始的四大部门试点,到现在成为四级政府的基本预算模式,基本实现了“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统一收支”的改革目标。然而,放眼历史,当我们认真审视部门预算改革13年历程时却发现,部门预算改革在项目支出预算上遭遇“滑铁卢”。我们通过分析13年间审计署发布的中央政府部门预算审计公告结果发现,项目支出预算软约束情况严重,主要表现为项目支出预算在编制和执行阶段,均存在屡查屡犯的问题。 首先,在预算编制阶段,部门利用虚报人员、虚报项目、重复报项目等手段,多申领财政资金。这种情况在10年的审计公告中均有体现,占到被报告年份的76 .9%,位列所有问题之首。其次,在预算执行阶段,部门通过套取或挪用的方式,将项目资金用于发放津贴补贴、修建办公楼等。这种情况出现在8年的审计公告中,查处违规资金总额达129 .26亿元。再次,部门通过虚列支出的方式,转移财政资金,占被报告年份的53.8%。第三,基本支出项目化情况凸显。最近两年,随着基本支出预算控制力度加大,部门更多地采用在项目支出中列支基本支出的做法,缓解支出压力或者谋求部门私利。 项目支出预算主要反映政府分配资源的重点和偏好,也是落实政策和执行计划的集中表现形式。项目支出预算的规模通常占到部门预算总资金的一半以上,所以,它的执行效果将直接影响政府预算绩效的整体水平。长期以来,由于项目支出预算缺乏详细的编制规则,部门在编制项目支出预算的时候,很难自主地将年度工作计划与部门预算安排衔接考虑。相反,部门通常沿袭渐进增长的编制模式,即每年的项目支出预算是在上一年预算基础上的加减法。所以,才出现部门预算改革13年来,项目支出预算始终存在编报不真实、不完整,支出预算难以落实到具体项目导致资金滞留、资金被挤占或挪用等情况,最终造成财政资金执行低效和浪费的严重问题。项目支出预算长期存在的这些问题,应该成为未来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所关注的重点。尽管这样做必然触动既有利益,也是改革的难点所在,但是我们必须直面它们且有勇气进行脱胎换骨般的改革。 一是健全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制度。尝试建立多年期(五年期)项目支出预算框架,包括一般业务类项目和专项项目,在宏观政策、部门支出计划、部门预算之间建立有效联系。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和“财政五年计划”为基础,在综合考虑短期目标与长远利益的前提下,按照支出优先序确定项目支出预算。 二是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项目支出预算占部门预算年度总规模的50%以上,所以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的绩效直接影响政府整体的支出绩效。有必要将绩效理念贯穿于项目预算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适时引入第三方项目评估与监督制度。 三是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监督制度建设。权力过于集中就容易产生腐败。为了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必须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监督。一方面,加强政府内部监督,主要是继续加强审计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方面的监督力度,高度重视审计发现问题,强化督促整改机制;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外部监督,既包括提高人大预算监督水平,也包括培养公民预算监督能力,逐步将已有的公民参与预算作为制度保留下来并使之不断完善。 四是改善和细化部门预算中项目支出预算编报形式,增加可读性和透明度。当前的部门预算主要以功能预算形式为主,对于项目支出预算只有总规模介绍,并不显示项目的详细内容及其执行效果等信息,这种预算形式不利于监督机构和公民有效行使监督权利,有待尽快改善。 来源:经济参考报时间:2013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