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评论 > 学术顾问 > 杨圣明 > 杨圣明重要观点 > 文章详情

杨圣明:消费直接也是生产

发表于 xiameng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高度重视消费,使经济活动立足于消费的基点上。传统观念往往把消费同生产对立起来,认为消费纯系消耗物质资料,是消极的,消费多了会妨碍生产的发展。为了澄清这样的错误观念,有必要谈谈消费的“生产”作用。

    消费为生产创造主体。马克思说:“消费直接也是生产,正如在自然界中元素和化学物质的消费是植物的生产一样。例如,在吃喝这一种消费形式中,人生产自己的身体”。生活资料的消费过程就是生产主体的生产过程,就是劳动力的生产过程,而劳动力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劳动者的消费,生产就不可能存在;消费不足,劳动力再生产萎缩,生产就不可能发展。

    消费生产出生产者的素质。这里所说的生产者的素质,既包括劳动者的体质和技能,也包括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关心并安排好劳动者的生活,解除其后顾之忧,劳动者才会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搞好生产。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劳动者具有现代科技文化素质,这就不仅要有物质生活的消费,还要有科技文化的消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应当提倡科技文化生活消费,这种生活消费的“生产”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消费创造生产的动力,为生产提供对象和目的。生产动力是什么?最大的动力就是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生产目的是什么?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人民需要的东西就是我们生产的对象。马克思指出:“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只要我们的生产始终坚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其前途就是无限的。无论生活资料生产还是生产资料生产,其动力和目的都是消费提供的,因为生产资料生产的存在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于生活消费的需要。重工业一定要为农业、轻工业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以人民生活需要为动力和目的。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结构问题。

    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马克思指出:“一条铁路,如果没有通车、不被磨损、不被消费,它只是可能性的铁路,不是现实的铁路”;“一件衣服由于穿的行为才现实地成为衣服;一间房屋无人居住,事实上就不成其为现实的房屋”。这些论述说明一个道理:消费是最后完成产品的生产行为。企业对其产品实行包修、包退和包换,就是承认消费的“生产”作用的表现。相反,如果产品没有被消费,就没有完成最后的生产行为,就不能称其为现实的产品,企业也无法实现效益。

    消费会重新引起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在这里,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环节。但正如马克思所说,“消费这个不仅被看成终点而且被看成最后目的的结束行为”,“又会反过来作用于起点并重新引起整个过程”。也就是说,因为消费的需要,又必须再进行生产、分配和交换。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就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历史,而消费始终是其中的推动者。

    可见,消费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它同生产是统一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它不仅不妨碍生产的发展,还从多方面促进生产的发展。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时间:2013年02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