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目前,世界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这对我国乃至世界而言,既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发展契机。面向未来,我们要更加坚定信心,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度,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短期内难以缓解。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增长动力不足,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
从国内看,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难度更大,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如,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物价水平仍处高位,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阶段,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凸显,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一些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相互关联,宏观调控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面对严峻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风险,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度,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一、从当前情况分析,世界经济仍面临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的挑战,这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外需可能进一步下降。当前,由于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们进出口面临的外部环境趋紧,总体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出口增长乏力,主要还是美欧日等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长乏力,消费需求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统计数据表明,经过季节调整后,今年2月份我国进出口、出口的同比增长速度仅分别为7%和4%。
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居高难下使我国经济建设成本上升。受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需求下降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时有波动。但是,由于发达经济体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充裕的局面并未改变,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相对强劲的支撑。我国经济建设不仅高度依赖从国际市场进口能源和原材料,而且近两三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幅度远高于我国出口商品。
三是保障我国外汇资产安全与增值的难度更大。2011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3.2万亿美元,其中约有2/3以美元资产形式持有,而美债危机和美元贬值使我国持有的美元资产面临缩水风险。进入2011年四季度后,随着欧债救援成本的加大,希腊等高负债国家出现债务重组或违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一旦这类事件发生,将使我国持有的这些国家债券遭受直接损失。而欧元因债务危机不断贬值,使我国原来为防止美元资产缩水所作的外汇资产多元化安排面临新的困难。
二、推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就要充分认识并抓住机遇,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的同时,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一是提升我国经济实力的新机遇。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先于发达国家走向经济复苏,在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增量贡献中首次超过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9年,西方发达国家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经济衰退,而我国则实现了8.7%的经济增长率;2011年我国经济比上年增长9.2%,虽比2010年有所回落,但仍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上升。不言而喻,国际金融危机使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实力对比发生明显变化,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
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机遇。这些年来,我国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增长更加依靠内需来实现。在未来两三年内,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持续为负数,需要我们继续在依靠内需实现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不断探索,寻求更多办法,取得更大进展。
三是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新机遇。首先,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在逆势中取得进展。中西部地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延续了我国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部分省市出口贸易快速增长。沿海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速。大量来料加工装配生产线转为企业法人,即转为进料加工贸易,从而带动了国内产业配套和增值活动。2001年来料加工装配出口占全部加工贸易出口的28.6%(上世纪80年代占50%以上),2010年下降为15.2%,2011年再下降到12.9%。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许多进料加工贸易企业探寻加工贸易产品转内销的途径,2010年广东加工贸易转内销已达11000亿元人民币。加工贸易企业有的从加工劳动密集型产品向加工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升级,有的从简单的委托加工向设计加工升级,这两种升级使进料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率大幅度提高。其次,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步增长得以实现。境外投资者继续看好中国市场,2011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160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势头,年均增速达到50%左右,从不足10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590亿美元。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居全球前列。再次,积极参加全球经济治理的条件更为有利。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已经从国际规则的被动接受者成长为规则制定的参与者与建议者,为改善全球贸易治理、维持国际贸易体系平衡发挥了建设性作用,成为多边谈判的重要平衡力量。
三、今年,我国经济发展要实现稳中求进的目标,必须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做好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两篇大文章。
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经济建设应始终立足于扩大内需。内需包括投资和消费。长期以来,我国消费率偏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在政府、企业、居民这3大消费主体中,居民消费的增长动力不足;城乡两大消费区域发展不平衡;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结构有待优化。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增强居民消费的能力;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有效支付能力;进一步推动城镇化,使更多农民有序转为城镇居民,进入城镇消费;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特别是文化体制、医药卫生体制等领域的改革,使服务消费成为我国消费的新增长点。我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投资拉动,这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合理性,但需要优化投资结构,包括优化投资的部门结构和主体结构,以把投资引导到有利于节能减排且附加价值较高的产业中,引导到有利于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的服务业领域,引导到有利于满足新的消费需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国已建立了开放型经济体系,外需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面对不利的国际经贸环境,我们必须努力稳定外需,继续实施行之有效的外贸政策,力争保持必要的出口增长速度。为此,应通过推动产业向内地转移延缓传统要素禀赋优势的弱化,通过推动沿海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稳定外需还包括扩大进口。目前我国的进口结构基本上是生产型的,特别是资源性产品比重较高,扩大消费品进口是未来的重要目标。
时间:2012-03-3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