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评论 > 学术顾问 > 李周 > 李周重要观点 > 文章详情

李周: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永续发展

发表于 cjyyzb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将其置于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在内的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之中。党的十八大系统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并将其纳入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美丽中国建设的任务和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举措,既是我党执政理念的发展和升华,也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庄严承诺;既顺应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潮流,又使实施持续健康发展战略有了坚实基石。包括理念、任务和举措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形成,使科学发展观的体系更加丰满、结构更加完整、内容更加充实;使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更加多元,任务更加明确,层次更加清晰;使发展方式转型的视角更加完备、途径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充分。

一、美丽中国建设的意义

   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从国内看,它回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诉求,从国际看,它表达了作为国际社会重要成员的自觉担当,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后代、对世界各国负责的精神。从狭义上看,旨在促成人与人的和谐,从广义上看,旨在促成人与自然的和谐。从宏观看,强调的是把生态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从微观看,强调的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行为方式。

   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决不是对经济建设中心论的调整,而是为经济建设确立更高的标准,有效纠正现实中片面强调GDP的政绩观。

   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决不是现实中存在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而是国家确立的发展目标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对生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毋庸讳言,中国的生态环境治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的力度。但是,决不能象少数官员那样,讲政绩时倾向于展示好的一面,要投资时又倾向于展示差的一面。

   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包括硬体建设和软体建设。其中,硬体建设是通过生态工程的推进,使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更齐全、更强大,景观格局更丰富、更完美,过程影响更正面、更有力。软体建设是通过生态教育,促成国民对生态文化的认同,促成中华生态文化的传承和繁荣。

   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要从培养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态意识入手,逐步形成敬畏生态、善待生态的文化氛围和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行动准则,让江河湖泊通过休养生息重现秀美景色,让森林草地通过保育焕发勃勃生机,让生产、生活和生态通过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变得更美好。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欠发达阶段就旗帜鲜明地提出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不仅会推动国内的生态建设和国土治理,而且会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中国在生态建设中积累的经验,将会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   二、美丽中国建设的策略

   国民经济越过温饱阶段、短缺阶段之后,客观上需要各级政府把增加生态系统服务,改善国民福利,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议事日程之中。   美丽中国建设,必须采取渐进性策略。生态建设是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例如,新造林通常选择容易成活的先锋树种,等待森林景观形成之后,更新时再选择更好的树种,这就是所谓的新造林和再造林的关系。城镇的植被体系建设,要尽量避免采用诸如山区大树进城这样拔苗助长的措施。人挪活,树挪死。大树进城不仅费用昂贵,而且成活率很低。这显然是一种负和博弈的做法。   美丽中国建设,必须采取本土化策略。切切不能热衷于打造异域风情。大量外来物种的引入,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耗用大量的淡水资源,而且有可能孕育潜在的生态风险。   美丽中国建设,必须采取朴实性策略。要防止一些地区追求华丽,打造不具有可复制性的样板的倾向。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可用于生态建设的资金是有限的,可用于生态建设的水土资源也是有限的。在生态建设上要优先考虑生态建设的普遍性和建设水平的均匀性,要尽量选择建设成本低、管护难度小、用地、用水少的生态建设方案,使有限的资源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

   美丽中国建设,必须采取综合性策略。要规划和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同时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个主题,完善生态建设中的法律制度体系、科学技术体系和人文关怀体系。   

三、美丽中国建设的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强劲,30多年走完了先行发达国家100多年走完的道路,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获得生态建设的支撑。二者合在一起,使追求生态文明成为中国发展转型的重要标志,成为对应于新的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生态产品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增加生态产品供给,客观上具有改善福利分配的效应。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8年以来,中央政府规划和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工程。各级政府在建设生态村、生态乡、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和生态产业园区等方面,也规划和实施了一系列工程。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   生态系统功能的保护与利用是辩证的统一,决不是保护得越多越好,利用得越少越好。比如草地生态系统,过度放牧和长期禁牧都会扰乱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链,都会造成它的生态功能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过伐会造成它的生产功能退化,而长期禁伐也将使之演替到生长量等于自然损耗量的零增长状态。总之,对于绝大多数生态系统,不应该在滥用和禁用两个极端徘徊,如何运用适当的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使生态系统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强,既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也是政策研究的重要任务。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需要做好一系列工作。   首先,优化开发格局。要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引导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构建合理的城市空间格局、产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实现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适度、生态顺向演替;既让当代人安居乐业,又给后代人留下水清、天蓝、地绿的美好家园。

   其次,发展绿色经济。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进步、信息传递等支持手段,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生态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筑牢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生态之基。

   第三,保护生态系统。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工程,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和综合治理。严守耕地、水资源等保护红线,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第四,扩大生态修复范围。我们过去对生态系统索取太多,现在要给它有更多的修复机会。强调生态修复,就是要尽可能地借助于生态系统的内在力量促进原有生态功能的恢复,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扰。   第五,优化体制机制。生态评价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评价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按照代内补偿和代际补偿原则,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

   第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增强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形成尊重生态,珍爱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的生态文明新风尚。 作者: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李周来源:《经济研究》2013年第2期时间:201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