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评论 > 媒体报道 > 文章详情

宋瑞:中国政府对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推动与相关思考

发表于 songrui
        由国家旅游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组织的第十届世界旅游旅行大会于2010年5月25至27日在京隆重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宋瑞博士受邀在5月27日的圆桌论坛上作主旨发言。

立足国情,为了明天


——中国政府对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推动与相关思考


 


宋 瑞


 


        尊敬的与会代表,很荣幸能有机会参加备受全球关注的世界旅游旅行大会,并作为中国国家环保部的咨询专家与诸位分享对中国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观察与思考。

        被誉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旅游业,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中国,作为一个旅游后发展国家,更是实现了举世瞩目的飞跃。中国旅游业超乎寻常的飞跃,既得益于理念、制度、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对外开放,得益于对国外经验的学习和借鉴,更得益于对中国具体环境和现实问题的把握和解决。其中在可持续旅游发展、环境保护、社区受益等问题上,也都遵循了“放眼全球、立足国情”的理性思维。

        一、中国有关政府部门对可持续旅游发展高度重视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可以透过两个例证来简单说明。其一是2007年,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并由此加快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即两型社会)的进程。从人类文明的高度来看待生态问题,这既是中国政府对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保护压力不断加大的现实国情的理性直面,也是对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性总结和升华。另一个例证是,在2008年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原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部。回顾过往,198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成立,从建设部分离出来,成为国务院的一个直属机构;10年之后的199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升格为正部级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又一个10年之后的2008年,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环保部门的连续升格,当然不能全部反映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决心与努力,但至少从一个角度说明,经过多年大规模高密度的“环保风暴”,中国的环保工作已经告别了民众启蒙阶段,而进入到一个体制创新的新时期。

        作为日益普及的人类活动和越来越重要的经济产业,旅游的发展不仅依赖于自然环境,更会对其产生深刻影响。对旅游发展可能以及已经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在过去的30年里,国家环保部门、旅游部门、建设部门、林业部门、海洋部门、农业部门等高度重视旅游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通过制定标准规范、加强治理整顿、推动规划编制、探索试点先行、加强相关培训、支持科学研究等各种手段确保将旅游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到最低。例如,以环保部为例,近年来连续组织开展了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和旅游环境保护调研、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检查,研究制定了生态旅游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方法等;而建设部对存在违规审批和建设、总体规划滞后等问题的部分风景名胜区,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等等。再例如,刚刚过去的2009年,就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生态旅游年”,而早在1999年,推动了“中国生态环境游年”活动。十年内两次举办同样的旅游主题年,对此问题的重视可见一斑。

        在推动可持续旅游发展过程中,中国有关政府部门通力合作。或许在一般的观念里,环保部门和旅游部门是对立的,常常是要“打架”的,毕竟一个立足发展,一个谋求保护。然而可喜的是,在中国,这两个部门是手拉手、肩并肩走在同一条路上的。尤其是近年来在相关领域的合作日趋加强。例如2006年两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联合举办了两次全国生态旅游工作会议,并发布了《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要》;两部门联合制定了《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联合开展了全国生态旅游现状调查与评估项目;联合推动国家公园试点建设等等。包括两个部门的专家队伍都是相互交叉的。比如我今天是以国家环保部咨询专家身份参与此次会议,实际上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旅游研究,是属于“旅游队伍”的。这些年,仅我本人就多次参与了两个部门联合进行的相关调研、咨询、论坛等。

        二、对中国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一些思考

        20世纪以来,旅游业被视作“无烟工业”在全球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旅游发展实践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果不能加以合理管理,旅游这个“无烟工业”也可能会冒烟。正如一位西方学者所指出的,“旅游,不仅仅是一个会下金蛋的鹅,有时候,也可能会弄脏它的窝”。对此,包括WTTC、世界旅游组织在内的各类国际组织已经给予了高度重视。而各国政府也都身体力行。

        著名的旅游学者Jafari先生曾经指出过,从全球而言,在20世纪中期之后差不多半个世纪里,人们对旅游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倡导观念阶段”(Advocacy platforms)、警觉观念阶段(Cautionary platforms)、适应观念阶段(Adaptancy platforms)以及理性观念阶段(knowledge-based platforms)。可喜的是,中国只用了3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上述四个阶段的转变。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旅游业不仅以“中国速度”实现了高速增长,使中国从一个几乎没有旅游产业概念的国家跃升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同时也以“中国速度”正在实现着旅游发展意识的转变。而今,保护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资源,保护旅游赖以存在的环境,尽可能将旅游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到最低,这种警觉的、理性的旅游发展观,不仅仅是学者们推崇的学术理念,更成为政府部门的管理思想;不仅仅由中央政府层面强力推动,也有各地方政府的执行与创新;不仅有旅游业界身体力行,也影响着数以十亿计的、全球最为庞大的国内旅游者的旅游习惯。当然,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在可持续旅游发展方面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制约、问题和不足,而这些困难、制约、问题和不足,还依赖于政府有关部门、旅游业界、学界、非政府组织、当地社区等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环保部门和旅游部门的责任尤为重大。

       三、四点期待

        展望未来,在可持续旅游发展方面,我们有以下期待。

        期待之一,是希望WTTC能够在这方面给予中国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众所周知,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组织之一,WTTC不仅主导了《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的制定,而且始终重视旅游的社会和生态影响,倡导不仅要关注旅游的人,也关注其所到之处的社区人民,以及他们各自所处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我们期待着WTTC在未来,能够更加紧密地与中国展开交流与合作,关注中国的发展实践、支持中国的相关研究。实际上,作为全球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国和客源国,中国在全球旅游业中的重要地位,不仅体现在是重要的资源输出国、客源输出国,同样中国也是全球最为重要的旅游试验田之一,能够为全球旅游业界提供最为多样的模式、经验和做法。

        期待之二,是希望未来的可持续旅游发展能够将东方传统的生态伦理与西方现代的生态技术完美结合。众所周知,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是从儒家倡导的“天人合一”,到道家信奉的“道法自然”,“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中华文明的传统中无处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未来,我们期待中国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在学习、利用西方现代的生态保护技术的同时,能够充分激发、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使之更好地为中国乃至全球可持续旅游发展所用。

       期待之三,是期盼此次获得“明日旅业”奖项的机构,能够切实带动所在地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在以下的环节中,这些获奖者将和我们分享他们的经验。值得欣喜的是,在参与此次申报的40多个国家、160个申请项目中,中国黄山能够脱颖而出。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中国目的地、企业、组织,能够站在国际舞台上;更重要的是,期待透过他们的努力,能够切实带动其他目的地、企业和组织对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推动。

        最后,或许我们还可以做这样的设想和期待,如若有一天我们不再需要专门设立这样一个奖项,全球的旅游目的地,不论规模大小、不论知名与否、不论有无奖项,都能够把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社区受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得很好,那或许是最初倡议设立这个奖项的人们,最大的欣慰。而这,也是所有政府部门、旅游业者、学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的使命和职责所在。正如WTTC所设立的这个奖项的名字——为了明天的旅游(tourism for tomorrow)那样,让我们为了旅游业更加美好的明天而携手努力。谢谢大家!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与休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