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碳经济是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 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本文依据北京和天津两市省区2013 年的最新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从低碳环境、低碳产业、低碳效率和低碳创新四个层面对北京和天津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对比,并对两地之间产生的差异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对策建议
一、引言
由于我国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仍依赖以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结构, 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与能源供应紧张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我国政府对发展低碳经济十分重视, 陆续出台了许多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许多专家和学者也对低碳经济有了深入研究。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
二、文献综述
低碳经济的理念提出已久,20 世纪末的文献中就出现了“低碳经济” 这一术语以及对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的分析(Ann PKinzig& Daniel M. Kammen,1998)。2003 年,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提出,到2050 年英国的CO2排放量要减少60%,英国要通过提高资源的生产率、改善能源结构来转变为低碳经济国家(Energy White Paper,2003),这是低碳经济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2006 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主持完成并发布《斯特恩报告》,报告分析了气候变化所产生的财政、社会和环境上的影响,指出不断加剧的温室效应将会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Stern Nicolars,2006)。我国对低碳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成果显著,相关专家和学者们对低碳经济的概念、评价体系及发展策略等都有了深入研究。潘家华、庄贵阳等学者对低碳经济的概念、核心要素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付加锋、唐笑飞等学者构建了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测试运用。这些研究在低碳经济的概念和评价体系的构建上都做出了贡献,但仍存在不足,在对不同地区之间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时,对地区间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生产水平和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性关注不够。
目前我们国内所说的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本文利用现有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系对北京和天津两地在2013 年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研究, 并进行测评, 从而试图推进京津两地经济进一步向环保、低碳方向发展。
三、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目前流行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主要由低碳环境水平、低碳产业水平、低碳效率水平和低碳创新水平等4 个准则层的22 个指标层构成。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各部分权重赋值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和专家经验法。
(二)总体指标解释
低碳环境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 它主要包括一地区森林资源禀赋、人口密度和劳动力禀赋。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是未来30 年~50 年经济可行、成本较低的重要减缓措施。
低碳产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柱, 它主要指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贸易模式和产业内技术水平, 这些因素主要决定了地区的能耗强度进而碳排放强度。不同产业的能源消耗强度不同, 一般第二产业的能源强度最高。经济学上有一条著名的倒“U”形曲线,反映传统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与环境污染趋势的关系, 它显示当一个经济体达到工业化中期后,由于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和高耗能产业比重的下降, 碳排放强度会逐渐降低。低碳效率是一个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表现, 它包括能源消耗指标和碳排放指标。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实现低能耗、低排放,要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因此,通过对一地区能源结构、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等指标的测量, 可以直观的反映其低碳发展水平。
低碳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引擎, 它指一个地区开发低碳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的潜力。从现阶段来看, 能源部门的低碳技术涉及节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利用技术、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CCS)等领域的减排新技术(潘家华、庄贵阳等,2010)。对这些技术的研发支出和环境保护支出直接体现一地区对低碳技术的投入和开发力度。
四、数据及结果分析
(一)数据分析
本文数据全部来源于北京市和天津市2013 年的《统计年鉴》。基本数据描述如下:1.北京低碳环境水平: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1 万公顷, 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7.4%。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6.8%。2013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14.8 万人。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89 人。15 到59 岁的经济活动人口占总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为76.6%。低碳产业水平: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00.6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8 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4352.3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986.5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6.9%,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27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
全年北京地区海关进出口总值4291 亿美元。其中出口632.5 亿美元;进口3658.6 亿美元。低碳效率水平综合指标:碳排放强度0.9924, 人均碳排放0.2966,SO2排放强度1,COD 排放强度1,煤炭消耗比重0.9279,电力排放效率0.6932, 能源消耗弹性1,能源消耗强度0.9918,碳排放增长率0.9999。低碳创新水平: 全市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61.1 亿元,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170.2 亿元。其中,用于农林水事务、节能环保、科学技术、城乡社区事务的支出分别增长33.7%、21.7%、17.4%和17.4%。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 经费支出1200.7 亿元, 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6.16%。完成教育投资支出142.7 亿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9 万人。年末全市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8 万人。全市污水处理率为84%。工业固体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根据垃圾清运量计算)为99.3%。
2.天津
低碳环境水平:2013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72.21 万人, 农业人口371.74 万人, 非农业人口632.23 万人。耕地面积48.56 万公顷, 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0.7%; 园地面积37324 公顷,占3.13% ; 林地34227 公顷, 占2.87%。
低碳产业水平: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370.1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三次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188.45 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7276.68 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6905.03 亿元。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285.28亿美元。其中,进口795.03 亿美元;出口490.25 亿美元。
低碳效率水平综合指标:碳排放强度0.8654, 人均碳排放0.1144,SO2排放强度0.9339,COD 排放强度0.9224,煤炭消耗比重0.7002, 电力排放效率0.5924,能源消耗弹性0.7704,能源消耗强度0.8648, 碳排放增长率0.6024。
低碳创新水平: 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78.30 亿元, 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506.25 亿元。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1.0%,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1.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9.1%,农林水事支出增长24.7%,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21.3%。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8%。全市社会从业人员847.46 万人,其中, 城镇从业人员663.88 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83.58 万人。
(二)结果分析
1.低碳环境水平中,北京与天津指标水平相差巨大。由于北京前几年屡遭沙尘暴的侵袭,因此政府下大力气整治环境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来实施的控制农作物种植面积、退耕还林等政策大幅度提高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相比之下,天津遭受沙尘暴天气相对较少, 在政策扶持方面力度不如北京大。同时北京经济活动人口比率较天津有所提高。
2.低碳产业水平中,北京和天津的水平差异绝对量最大。北京市从九十年代开始由“二三一”型结构转变为“三二一”型结构,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个真正达到产业结构高级阶段的地区之一。总的来看, 北京市产业结构达到“三二一” 型结构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于其城市经济的特殊性质, 土地大都被用于报酬率较高的工业及商业用地,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占据较小的比重; 二是由于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越来越对经济发展起到更为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雄厚, 且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也高。而天津更突出的是制造业发达,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高, 而且制造业是天津经济的优势所在, 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完善, 高新技术产业前进动力略显不足,导致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3.低碳效率水平中,北京和天津的差距最小。近年来,北京加大产业转移力度,像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大型制造业和石化企业(首钢等)都转移到外省,本地区留有的都是高新技术的新兴产业,扩大科技竞争力。同时努力控制私家轿车增长量, 扩展公共交通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天津在利用建设滨海新区的发展机遇中,努力引进高科技产业, 拒绝低端产业进入。因此,天津制造业在总体规模和技术密集度方面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天津虽然下大力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创新,但是制造业仍是天津发展的主力, 天津制造业占整个工业经济的比重达93.2%,而工业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近50%, 所以在低碳效率水平与北京相比还是有所差距。
4.低碳创新水平中,北京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北京是我国科技实力最雄厚、人力资本最丰富的地区, 国家级科研机构大多坐落北京,高等院校云集,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远远超过国内其他任何省市,教育科研投资比重最高,高科技人才聚集, 创造的经济总量规模巨大, 所以社会劳动生产率高。北京作为首都,对环境保护的财政支出力度最大, 能源技术好, 资源循环利用率高。相比之下,天津虽然也具有较好的科技、人才基础, 但是科技和教育投入比北京低, 而且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作为高科技产业聚集区—滨海新区刚进入发展期, 暂时还不具备完善的科技促进机制。因此,天津的经济总量规模不大, 人均劳动产出不高。
综上分析, 北京在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上大幅度高于天津。
五、对策建议
低碳经济是人类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实施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更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与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由于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都不够完善、低碳技术发展欠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同时,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差异、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及政府重视程度差异等,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十分明显。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天津在低碳环境、产业、效率、创新等低碳经济发展方面都落后于北京,在京津冀一体化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 协同各地区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绿色GDP 的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也是未来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点和着力点。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 结合天津实际情况, 建议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提高森林覆盖面积和质量
与工业减排相比, 森林碳汇投资少、成本低、综合效益大等特点, 更具经济可行性和现实选择性, 因此, 天津既要增加森林面积,也要提高森林质量。同时要扩大就业, 积极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劳动力参与率。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速度,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在保证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同时适当降低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制造业比重,鼓励第三产业规模扩大。除了调整和优化三大产业的比重结构外, 更要着重提升三大产业的质量,提升我国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让节能减排在各个领域都得到落实和扩展。发挥农业的基础地位, 进一步优化制造业的结构, 推动服务业的质量发展。
(三)改善能源结构和利用效率
加大能源科技投入,鼓励节能技术研发应用,增强能源利用效率指标的透明度,引导全社会关注节能工作。积极发展生物质能、风能、核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同时应加快研发传统化石燃料的清洁高效技术和循环利用技术, 在能源梯级利用技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产业链接技术等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进展。落实节能扶持政策, 全面推广节能项目和技术,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逐步减轻天津市经济发展对石化、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依赖。
(四)大力发展低碳技术
我国应扩大政府和企业的研发投入, 进一步优化低碳技术创新与推广的政策环境, 重视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研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充分发挥财政节能专项资金的利益导向作用, 调动企业自主进行节能改造的积极性,帮助企业进行经济有效的节能改造。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和公共教育的财政支出, 充分利用政府财政资金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刺激和鼓励作用。
(五)建设滨海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天津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明显优势, 新型工业化注重工业化与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有机融合,是滨海新区现代化道路的现实选择。抓好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顶层设计, 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同时,滨海新区也要加强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鼓励引进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 促进天津整体的低碳技术创新。以滨海新区为契机, 切实提高天津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目前,从国际看,美国启动了“再工业化”进程,推出了新能源发展战略;日本出炉了“新增长战略”,转向国内要素和海外市场寻求经济增长动力; 欧盟实施了“2020 战略”,力求通过增加知识投入、优化资源利用和鼓励自主创新,实现经济健康、绿色发展;韩国提出了“绿色增长”经济振兴战略, 强调要发展绿色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可见,发展低碳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了各国共同的战略取向。从国内看,近期以来,各省市相继提出了明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上海将重点发展国务院明确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到2015 年将培育10 家产值超100 亿元的龙头企业和50 家上市企业,产业整体规模力争翻一番。深圳将投入105 亿元重点扶持生物、新能源、互联网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苏州围绕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明确了首批17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可见,各地特别是发达城市均把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作为本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 并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目标, 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世界和全国各地都在为发展低碳经济而努力,因此,无论是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做的好的北京, 还是低碳经济水平不高的天津, 都要进一步挖掘经济的科技含量,提升经济的创造力。
时间: 2014-12-26 来源:天津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