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太阳能的债务危机及涉及的环球太阳能基金的骗局使得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都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问题的本质上是由高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并进一步引导致了较为严重的逆向选择问题。尚德实际上将地方政府“绑架”了,同时,也将金融机构捆绑其中。目前,光伏太阳能技术的经济意义上的可行性不高,技术含量有限,继续支持的意义有限。建议对科技创新的趋势加强研究,严格控制风险。
一 尚德问题及产生的背景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德电力)终于宣布破产清算。光伏行业和尚德电力的发展及其困境与国际环境紧密相关。
光伏的发展得益于全球能源需求增加与能源价格的上涨。光伏行业的发展是由全球能源需求及对环境的恶化及全球变暖所推动的,特别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客观上形成了对能源的巨大需求,而当前的主要能源结构以石油和煤等为主,有着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因而没有排放的清洁能源在理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需求潜力。短期看,在近10年来,能源价格一直走高,特别是石油价格在2004-2008年间高涨,使得在技术上,即使转换效率不是很高的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变得具有经济意义上的可行性了。在这种背景下,风险投资对光伏太阳能的投资热情增加,各国政府对太阳能也进行了较大力度的补贴。光伏太阳能企业和行业在这种背景下,得以快速发展,规模得到大幅度扩张。
光伏的困境也直接与能源价格的下降和风险投资的退出有关,同时,次贷危机与国际贸易纷争进一步导致了中国光伏行业的困境。中国的光伏行业由于生产成本较低,主要以海外市场为主,在海外市场膨胀时,投资不断增加,由于生产过程中并不存在太多的技术难度,因而规模扩张迅速,产能快速成为世界第一。产能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成本优势,而不是技术优势:在成本上,中国的地方政府为了配合近几年来的刺激需求政策,给予了光伏企业各种政策优惠,包括土地、税收、及补贴,同时,商业银行在地方政府等作用下,也给予了大量的信贷支持。客观上,光伏产业存在着大量补贴的事实。由于光伏产品以出口为主,并借助国内的低成本进行海外销售,造成了低价倾销的事实。因而最终引起了欧美各国的反补贴和反倾销的调查,及最终的双反措施。
尚德电力正是在这种大起大落的背景下快速发展和快速衰败的。尚德电力的危机最终是在诈骗中被揭示的,GSF的骗局使得华尔街几乎抛弃了昔日号称明星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有更多的证据显示,尚德电力内部的关联交易使得尚德电力已经被管理层所掏空。
在美国,同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于2005年成立的太阳能公司索林德拉 (Solyndra)宣布破产在2011年,而该公司曾经是美国总统及能源部的“明星企业”,美国能源部提供了5亿美金的贷款,美国总统也曾亲自莅临该公司,并声称它是未来的希望所在。而无论过去的光环如何耀眼,索林德拉最终破产清算。公司破产之后,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时任美国能源部长的朱棣文在2011年尴尬接受国会的听证和质讯。
二 问题的根本原因:企业与地方政府过度结合
导致光伏行业目前困境的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技术不甚成熟,经济效益仍然较低,发电成本与其它能源无法竞争,较严重地依赖财政税收减免与政府补贴。而导致尚德电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过于具有冒险精神的企业与过于积极干预的地方政府一拍即合,企业不断做大,同时也将骗局做大,最后将地方政府和银行“绑架”。
造成光伏行业和尚德电力的具体原因在于:
第一,政府过度积极参与市场,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规划,力图通过行政规划替代市场本身。同时,对市场本身发展规律缺少相应的研究,出台的政策并不配套。在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太阳能光伏产业列入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范畴;在2012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这些宏观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该行业的发展,但对行业的发展规律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第二,地方政府过于追求规模,导致行业投资扩展,规模快速上马。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的GDP和产出,采取土地、资金、人力等优惠政策,鼓动光伏企业扩张规模,而对本身的技术含量并没有太多关注。
第三,光伏企业获得优惠政策和补贴同时,并不在于国内市场,国内市场并未实质性打开,严重依赖外部市场,客观上形成了低价倾销的事实。
第四,所谓的企业家存在着投机嫌疑,以套取政府的优惠政策为主要的扩展方式,缺乏经营管理能力,也缺少基本的职业道德。存在着与地方政府形成“合谋”,骗取银行贷款的嫌疑。在行业下降之后,存在着“绑架地方政府”的趋势。
第五,从国际贸易层面看,中国各地的地方政府在光伏企业中的政策配套政策客观上使得光伏产品中存在着倾销和补贴行为,部分地导致了国外企业破产,而最终导致了外贸纷争。2012年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的光伏产品采取了双反措施,即反倾销和反补贴。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这个问题变得很棘手,并且骑虎难下了:一方面,作为一个明星企业,并且自己一手树立的“标杆”和地方标志性企业或名片,如果破产的话,那么将损失显性化,不仅仅是坏账显现和GDP的下降,更是过去政绩的破灭,成为地方政府官员难以承受的政治损失;一方面,如果不破产的话,尚德电力内部可能的内幕交易和管理混乱,有可能使得尚德电力本身所欠下的债务是个庞大而不确定的数目。如果继续扶持尚德,不仅是国际上给人以地方政府与商人之间的勾结事实,而且有相当的可能是个非常巨大的负担。不过最终,地方政府难以承担尚德电力留下的巨大财务问题,而最终选择了让尚德电力破产。
三 在科技创新中的政策建议:
第一,积极研究科技创新的新趋势:研究其长期趋势与短期市场空间,避免短期的导向。加强对长期发展趋势的研究,一方面,研究技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跟踪研究,对重点领域进行重点关注。一方面,对市场,即需求层面进行跟踪,掌握技术研发成功之后,能够在3-5年内能够产业化经营及有获利空间的技术领域。尽量减少直接的规划,以免对地方政府形成投资不断扩大的导向。
第二,加强金融创新,探索介入模式和促进技术创新与金融的有机结合。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信贷支持之外,可以进一步探索金融创新的模式,以便更有效地介入技术研发及创新过程。尝试风险投资的具体模式,通过灵活定价,获取更高的回报率,以弥补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同时,加强企业创新过程中的金融服务,健全创新型企业的内部监督与管理,并在此过程中,提供财务建议等金融服务。
第三,加强风险防范及风险管理。对具体项目,强化监督与管理,获取企业运营的相关信息,尽量减少不对称信息,提高信息的透明度,重点关注企业家才能及其职业道德水平。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家的行为理论上存在着逆向选择问题,有可能偏离股东最大利益,因而需要对企业家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重点考察,防止企业家在获得金融支持之后,变为“投机家”和冒险家。加强退出机制建设。在少数创新失败之后,防止无限制地被套牢,需要事前建立退出机制。
第四,更多地采取税收政策,尽可能减少补贴政策。由于税收政策约束性强,相对容易实施,而补贴政策实施的难度较大。对于新能源技术,可以采取降低税率或者税收减免的方式,提高其经济效率,而对有污染的能源及企业,采取提高税率等方式,对不同的能源进行调节,从而更好地发挥价格杠杆作用。
第五,降低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倡导市场导向机制。避免对少数行业或者少数行业的过度支持,严格审批土地及税收减免等政策,以免引起不公平竞争及规模的过度扩张,并尽可能减少“补贴”和“倾销”现象,防止引起国际贸易摩擦。
作者简介:钟春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