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咨询 > 重点关注 > 文章详情

冯 明:油价暴跌——打开的潘多拉盒子

发表于 fengming
国际原油价格继续呈下跌态势。12月16日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现货价格分别跌至61美元/桶和54.31美元/桶。至此,国际原油价格已跌至5年最低点。

如果说今年6月份至11月份这段时间,油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供需基本面调整,尚属正常情况的话,那么11月27日之后局势的发展显然已经超出了绝大部分人的预料。11月27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会议决定将维持3000万桶/日的配额上限,不减产。紧接着,国际原油价格开始暴跌,使得该轮油价下跌的幅度之大很可能演变为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油价下跌相“媲美”。不仅如此,当前这一轮油价下跌的经济政治背景比那时要复杂得多。

首先,2008年油价下跌的原因相对比较单一,即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普遍面临衰退或增速下降风险,对石油的需求下降;而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景气度则呈现明显的分化格局——美国复苏趋稳,欧洲和日本仍在苦苦挣扎、面临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在“三期叠加”的压力下增长动能不足、面临下行和通缩双重压力,其他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也面临着或已经暴露出巨大风险。

其次,供给方面,2008年之前全球原油供给的格局是比较简单的,以OPEC国家、俄罗斯、非洲等传统的石油输出国为主;而由于页岩气革命的兴起,接下来几年出现了大量的新进入者以及潜在的进入者。如果说在此之前国际原油市场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的话,那么在此之后,传统生产者日益感受到来自新进入者的威胁,国际原油市场的主要矛盾有向供给内部不同类别生产者之间的矛盾偏移的趋势。

最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政策环境是比较一致的,主要国家之间的协作大于对抗;而当前,不仅大国之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出现了分流,而且由于乌克兰发生的事件,美欧阵营和俄罗斯的对抗关系持续升级。

OPEC不减产的最初动机比较“单纯”,就是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另外最好还能部分挤出美国的页岩油气企业。应当说,他们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机会并不小,毕竟美国大部分页岩油企业的盈亏平衡线位于每桶60~90美元区间,而沙特部分油企的生产成本甚至低于每桶10美元。这一战略从长期来看,不论对OPEC还是对俄罗斯都是好的,但在短期却有成本。而对于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家而言,这一短期成本很可能是难以承受之重。

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意味着之后发生的事情就很难控制了。周一,卢布单日贬值13%;从今年初开始算,卢布已累计贬值将近一半。尽管俄罗斯央行已多次大幅加息,并动用外汇储备在外汇市场上干预,但几乎没有显现出效果。

《OPEC不减产意在推进“挤出战略”》一文中,我曾将主要关联方的位势简单概括为:沙特出其不意;俄罗斯很生气;美国觉得有点出乎意料,很头疼;中国从短期来看当然是最大的受益者,可以偷着乐。短短十天之后,如果再做类似的简单概括,即俄罗斯现在不仅仅是很难受,而是已经受到重创、手忙脚乱;沙特看似气定神闲、再度重申不减产,但OPEC内部能否继续保持团结,开始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不怕虎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这或许是沙特挤出战略制定者现在最大的感慨。与此相反,美国或许可以略松一口气,因为如果俄罗斯的经济形势继续恶化,OPEC挤出战略半途而废的可能性增大,而且毕竟美国现在还是石油净进口国,油价下跌在短期对美国利略大于弊的;但另一方面,美国的页岩油企业面临的警报尚未解除,仍需密切关注国际油价走势。

与此同时,石油价格继续下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开始复杂化。

首先,短期石油价格继续下跌对增长和物价两个最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都将产生较大影响。油价下跌会使得大部分企业原材料或中间产品的成本降低,同时也会通过收入效应增加经济中对其他产品的总需求。另外,中国企业和官方部门也可以在油价低迷期择时扩充原油储备。11月份CPI同比降至1.4%,PPI指标更是长达32个月维持在负增长,这基本可以判断,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通缩区间。对于一个发展中经济体而言,通货紧缩的危害是要远大于通货膨胀的。如果这一态势继续发展,货币政策当局应考虑及时调整货币政策予以应对。但整体而言,鉴于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8%,中国可以说是油价下跌最大的受益者。

第二,必须指出的是,油价下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结构性的。大部分居民和企业从中受益了,但也有部分人会从中受损。例如,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原油生产大国,国际油价下跌也会直接压缩国内原油生产企业的利润边际和产能利用。如果某些地区的经济对石油生产依赖度较高的话,国际油价下跌对其的负面影响就会比较大。今年前三季度,黑龙江省实际GDP增速5.2%,在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垫底,这与国际油价的下跌不无关系。不仅如此,在中长期还需考虑到替代效应的影响。煤炭价格已经大幅走低,未来一旦国际油价继续下跌或较长期维持在低位,替代效应发挥作用,对煤炭企业而言无疑会雪上加霜。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油价下跌为黑龙江、山西、内蒙古等经济过度依赖能源的省份敲响了警钟,敦促其加速增长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

再如,新能源和新能源企业的竞争力就会因油价下跌而受到负面影响,包括风电、太阳能企业,也包括国内正在进行勘探或研发、准备进军页岩油页岩气领域的企业,等等。如果油价下跌的趋势继续蔓延,这些企业中的一部分很可能面临倒闭的风险。

再如,油价下跌使得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汽车的吸引力也有所下降。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使用是过去几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的政策,那么现在油价暴跌、对新能源的需求没那么急迫,之前的政策要不要延续?是否会随着短期依赖的减小而降低对相关领域的政策扶持力度?当下是最考验政策定力的时候,也是最考验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科学与否、可靠与否的时候。

我认为,绝不能因为油价的暂时下跌而影响对新能源的激励,甚至逆转之前推广清洁能源的政策。恰恰相反,应当利用好现在绝佳的机遇期,运用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将油价下跌带来的宏观经济福利部分地转向对新能源的政策支持,加强居民和企业使用新能源的激励,加强新能源企业研发的激励。因为从中长期来看,当前原油价格下跌的趋势是不可能永远持续的,终将走向常态。最应该在阳光灿烂的时候修屋顶,未雨绸缪;而不是等到下雨漏水的时候再修。事实上,发改委已经于11月28日调高了成品油消费税税率,这部分新增加的税收收入将用来治理环境污染和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

第三,如果国际原油价格维持下跌态势,还将会给中国带来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原油价格下跌和国际制裁的双重压力,俄罗斯经济受到重创,卢布大幅贬值,资本外流和通货膨胀的风险加大。俄罗斯亟需外部支援。而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最可能也最有能力救助俄罗斯的就是中国。“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刚刚建成不救,中国和俄罗斯之间也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那么一旦俄罗斯提出请求,希望通过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或其他方式得到救援。中国是否要伸手救援?救还是不救,就成了摆在其他金砖四国面前的两难选择:如果救,成本将可能是巨大的,未来能否收回尚且不谈,杯水车薪能否发挥救助效果也值得考量;如果不救,金砖合作的积极性将会大打折扣,短期内甚至会搁浅停滞,而未来从冷却到重启的过程将可能是困难而又漫长的。

本文原载于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