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处于城镇化积极发展阶段,中央把城镇化和工业化中后期作为两大支撑和重要抓手。判断是否是服务经济时代无非是两个“60%”,即旅游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60%,服务劳动业占GDP的60%。与此相比,中国还有较大差距。
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也是发展中国家。如果按照服务经济的增加值计算,我们预测到2015年服务业将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产业。事实上,我国去年的服务业劳动就业率就已经超过了农业,成为第一大劳动就业部门。如果按照这样一个标准推算,再加上我国人均GDP已达5000多美元,我们已经迎来服务经济时代。我相信无论从国家政策层面还是居民自主选择层面,休闲的时间也是会越来越多的。
现在讲的多是城镇化快步推进,未来目标假定是75%。城镇化推进的同时,也存在着逆城镇化现象,不管是城镇化还是逆城镇化对于旅游发展都是利好。
城镇化对于服务经济是利好。我们曾经做过研究,城镇化每推进一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将增加0.86个百分点,是明显的正向关系。道理很简单,农民变成市民的过程中,几乎所有消费都是要通过交易取得,一个城市市民服务消费相当于3个到5个农民的服务消费。所以,城镇化肯定能拉动服务消费,服务消费相当多的要素是属于旅游业消费。反过来,旅游是一个跨境跨地区移动的活动,在大城市待久了,待腻了,一定会有逆城镇化趋势。逆城镇化不能忽略,现在成都人的休闲方式就是逆城镇化,愿意到青城山,愿意到都江堰,愿意到其他山水园林的地方度周末。北方地区包括北京等地的很多成功人士都在海南等岛屿有一个休闲娱乐场所。这都是逆城镇化的表现。
现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意识到,要推动旅游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比如枣庄的政府机构中设置旅游与服务业局。这些都是对旅游经济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工作的推动。
如何实现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首先要了解是什么样的动力机制推动这两者融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两者融合的动力机制:一是旅游需求大动力。旅游消费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变化,旅游产业是现代服务业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领域,孤立来看旅游产业发展,满足不了其多样性发展需要,因此要拓展相关服务领域。二是旅游企业对价值追求的一个内在的驱动力。对于旅游企业来讲,追求利润是本质,如何寻找利润点是企业和企业家关注的。旅游企业要实现大发展,很显然要超越传统旅游业,要向新的领域迈进。三是来源于旅游产业技术上的创新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我们过去讲,科技进步是第一生产力,这当然是对的,但在今天,我可以大胆讲,商业模式、服务模式也是第一生产力。旅游创新客观上要求传统旅游产业向相关服务业渗透、融合。四是外部环境的改善。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发展旅游业都非常重视。
推动旅游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中的融合一定要有基本路径,我个人觉得有四种路径值得关注,一是模块嵌入式融合路径,二是横向拓展式融合路径,三是纵向延伸式融合路径,四是交叉渗透式融合路径。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了。大家可以看我的论文。
在哪些行业推进旅游行业和现代产业融合呢?主要是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旅游产业与房地产业融合、旅游产业与互联网电子商务融合、旅游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旅游产业与教育培训产业融合、旅游产业与健康服务业融合、旅游产业与创意设计产业融合、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融合、旅游产业与商务会展业融合、旅游产业与金融服务业融合等。
来源: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