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奇迹“第一季”已持续35年,经济发展方式仍在极其艰难的背景下转变,后面的故事如何才能更精彩?
李克强总理在大连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的演讲中讲道,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已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经济奇迹“第一季”已持续35年,经济发展方式仍在极其艰难的背景下转变,后面的故事如何才能更精彩?
35年经济奇迹的“第一季”累积起巨额资本,“第二季”奇迹的基础已有很大变化。35年前资本严重短缺,引进外资是重要举措。而今,形势已变,但资本配置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
经济结构调整过程几乎伴随着经济奇迹“第一季”的全过程,从改变农轻重比例不合理开始,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又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再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长期不合理,却有经济奇迹“第一季”,与经济潜力巨大有关,与制度创新释放大量红利有关。
谈投资不必色变。经济结构不合理,短板部分仍需投资。甚至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某些领域的短缺,除了政府投资,别无选择。但是,35年过去了,奇迹的“第二季”绽放不能仅靠政府唱主角,是到了必须释放出民间资本力量的时候了。
过去一段时间内,国企特别是中央企业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增长有时依靠的仅是垄断资源。所谓红利,某种意义上只是垄断租金的变现。国企增长已面临种种瓶颈。民营企业的成长应是经济奇迹“第二季”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释放民间力量必须给政府以合理定位。经济增长表现为产业的成长。对于成熟的传统产业,政府及官员有可能拥有充分的决策信息,但对于新兴产业,政府及官员几乎不可能拥有充分信息。这样,相关决策又如何能够有效做出?既往的一些政策需认真反思。具有很高含金量的巨额财政补贴需检讨,仅仅满足于投入方向正确是远远不够的。得到补贴的光伏产业以及其他新能源产业,“欣欣向荣”之后,中国到底收获了什么?企业成败仍在一瞬间,一茬又一茬的企业过后,技术创新依旧相当有限。市场力量尚未充分发挥。襁褓之中,企业如何长大?看来,即使需补助某些产业,也需尽快建立起后资助机制,以成败论英雄,改善财政补贴的激励效果。财政补贴宜面向全社会,对各类企业各种投资者一视同仁,以培育出有竞争力的产业为己任。
资本趋利本性,决定了资本会向高利润行业集中。在“第一季”的后半段,资本奔向房地产行业。这是正常的。房地产调控成效的取得,还必须从房地产之外寻找对策。只有当社会上有更多的高利润行业对资本开放时,房地产调控压力才会得到根本缓解。在城镇化阶段,资本青睐房地产行业,有着时代特征。调控需尊重经济发展规律。
“第二季”的来临,呼唤人口政策的转变。多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女性意愿总和生育率为2。这是一个低于人口简单再生产的数据,不可轻视。意愿生育率通常低于实际生育率。长此以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更严重,劳动力短缺问题将愈发突出。改变人口政策,将收获多重红利:第一是节约人口政策实施的行政成本,节约出来的资金可用于公共服务;第二是扩大国内需求,孩子抚养过程中必将释放出大量消费需求;第三是人口红利持续时间进一步延长,劳动力短缺问题将延迟到来;第四是人口结构更加年轻,可降低社会保障负担。
“第二季”里,生活方式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需要特别关注。“第一季”中,国人的“经济动物”属性较强。“第二季”,人们的生活品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生活方式将发生很大改变,相应供给的保证,对经济增长也是有利的。
经济奇迹的“第二季”呼唤政府宏观调控体系的成熟。多年货币超发,显然不能通过一时的“钱荒”来加以纠正。
政府信息尽可能公开,让社会各界可以更深入地参与公共政策讨论,让更多具有竞争性的知识和思想帮助政府决策,帮助政府选择适宜的宏观调控手段。社会上将克强经济学的内容之一理解为“去杠杆化”,是片面的。正常的金融工具仍应好好利用,“去杠杆化”实属矫枉过正。一定的债务融资,是经济运行的正常现象。
经济运行不会风平浪静,政策选择对头,制度改革稳步向前,其间的断裂与偏向就会越少,“第二季”的实现就将水到渠成。
作者:杨志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财政研究室主任
来源:《东方早报·上海经济评论》
时间:201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