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咨询 > 重点关注 > 文章详情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发布2007-2012年度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数

发表于 xiameng

        6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在京发布了2007-2012六个年度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全国版)》,报告在国内首次对全国层面公共财政建设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公布了2007-2012六个年度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数。


        从2004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一直致力于运用综合评价技术对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进展状况进行定量描述与评价的工作,其目的是建立能够标识公共财政建设前行方向的“路线图” 和刻画公共财政建设既有进程的“考评卷”。

        经过长达8年的研究,课题组构建了分别适用于全国和地方两个层面的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并于3月份发布了《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2011(地方版)》。此次发布的2007-2012六个年度的全国版《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是对六年来全国层面公共财政建设状况的综合评价。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由综合指数、四大分项指数、十大大因素指数、38个二级指标和88个具体评价指标构成。(参见图1)


 图1: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示意图


        在88个具体评价指标中,32个指标为客观指标,原始数据分别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等公开发布的统计资料。31个指标为主观评价指标,数据来自东中西部12个省区的12个地级市的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工作,委托了专业市场调查机构——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进行。25个指标为参考指标,属于在理论上应纳入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但目前由于缺乏数据等原因暂时无法评价的指标。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公共财政建设综合评价指数(简称综合指数)。根据测算,2012报告年度,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综合指数的得分为66.67分,比2007报告年度的得分62.37分提高了4.31分。(参见图2)

        从总体上看,与评价的初始年份——2007年报告年度相比,五年来中国公共财政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年均增幅为0.86分。2012报告年度,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综合指数比2011报告年度略有下降,这主要是由于非营利化因素指标得分的下降造成的。(参见表2)



图2:公共财政建设综合指数变动图(2007-2012年)


        第二层次:公共财政建设分项评价指数(简称分项指数)。共有4个,包括基础环境评价指数、制度框架评价指数、运行绩效评价指数和财政国际化评价指数,分别用于反映我国公共财政建设各主要方面状态。

        2007-2012报告年度四大分项指数得分情况如表1和图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基础环境分项指数的绝对得分最高,这说明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在公共财政基础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地进展。运行绩效分项指数的初始得分较低,但几年来增幅最大,2009报告年度开始超过了制度框架指标的得分,这说明现阶段中国公共财政建设进程中,运行绩效的改善要优于制度框架的完善。财政国际化指数的得分较低但也有明显的提高。


1:分项指数对比表(2007-2012年)


        第三层次:公共财政建设因素评价指数(简称因素指数)。共有10个,分别是:政府干预度、财政非营利化、财政收支集中度、财政法治化、财政民主化、分权规范度、财政均等化、可持续性、绩效改善度和财政国际化。每个因素评价指数都是综合若干个反映该因素的评价指标而形成的,能够表现出所对应方面的公共财政建设状态。


        从表2中可以看出,公共财政建设十大因素指标中,2012报告年度与2007报告年度相比,累计增幅最大的是可持续性指标,达到了53.24%;其次是政府干预度,累计增幅为21.61%;增幅超过10%的指标还包括收支集中度(18.83%)、财政法治化(10%)、分权规范度(10.56%)、财政均等化(13.22%)。


        非营利化是2012报告年度与2007报告年度相比唯一得分累计下降的指标,累计降低了12.63分,累计降幅为16.46%。财政民主化五年的累计增幅仅为4.42%,排名倒数第二;排名倒数第三、第四位的分别是绩效改善度(6.29%)和财政国际化(6.38%)。



2:十大因素指数对比表(2007-2012年)


 作者:《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2007-2012(全国版)》课题组 时间:2012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