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咨询 > 政策解读 > 文章详情

滕祥志:当前税收管理改革面临的挑战

发表于 cjyyzb
        税制改革与税收征管是一体两翼,理想税制没有高效税收管理体系配合协调,很难有效运转,因此,税收管理改革,是税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税收管理改革,无疑受到特定的内外部环境制约,认清社会环境的现实变迁及制约条件,是拟定税制改革中长期战略的前提和当务之急。以下从税收管理改革的内外部环境,简述税收管理改革必须面临的挑战。

  首先,税收管理是政府管理的内容之一,当前政府管理面临的外部环境,已经逐渐发生深刻变化。同样,外部环境变迁势必对当代税收管理产生深刻影响。

  第一,政府管理社会环境的深刻变迁。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政府管理面临机构设置、人员配备、领导素质、科学决策、行政法制、管理效率、公共关系、廉政建设、危机管理等全方位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权利意识的觉醒,先前视若无睹的问题,一旦借助互联网、博客或微博等新型传媒的渲染,遂产生放大效应,可能演变成一个群体性的公共事件,比如 “上海钓鱼式执法事件”、“南京周久耕天价烟事件”、“湖北邓玉姣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等等,不胜枚举。每一网络群体性事件背后,或有不同动机的力量和推手,集聚无数网民的围观和跟帖,借助网络媒体广泛传播和发酵,造成万众瞩目的传媒影响力,对政府管理的外部环境形成巨大影响。

  第二,社会科学理论的引介和传播。国家社会关系理论,最早是政治哲学和法学的国家学说,随之引申、发展、演变为“有限政府”理论和“市民社会”理论。目前,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已成为社会科学诸领域的主流分析范式。该理论认为,国家和社会二元界分,各有其活动空间,在政治国家领域,政府权力是有限度的,其活动方式、程序、范围必须依赖于法律的明确授权,在公法领域,“法律无明确授权则不能为”;在市民社会,主要受私法规制和约束,遵循主体平等、意思自治、等价有偿和诚实信用等民法原则。市民社会有其自发自主的生活样式、经济活动、文化信仰,政治国家不得干预,即“法无明文禁止则可为”。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有限政府理论和市民社会理论的持续传播,政府管理面临的理念和外部环境正逐渐转变。

        第三,新公共管理理论和经验的引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兴起新公共服务运动,将企业流程再造、效率取向、客户导向、政府企业化运作、政府雇员职业规划等理念引入政府管理。例如,美国国内收入署(IRS)专门延请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为之设计流程,为之调整机构,为之设计管理和服务战略,将机构扁平化、政府管理流程再造、风险管理导向、管理效率和雇员职业规划融合,将新公共管理的理念、战略管理理念、特别是企业管理的理念融入政府管,专门设置大企业管理机构、纳税服务机构、纳税人权利维护机构,完善立体式的纳税人维护体系等。这些域外理论介绍和经验借鉴,无疑会对中国税收管理改革提供参照系。

  第四、税法理论的新进展。“税收债权”理论源自德国税法,后经日本和台湾传入我国,对传统的税法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税收债权”说逐渐成为税法的主流理论。该理论将国家税收看成平等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突出了主体平等的理念,对传统税法理论,造成巨大冲击。在传统理论,国家处于绝对强势的主导地位。而将税收看成“债”,即便是“公法之债”,但仍然具有民法上“债”的基本特性:债产生于“合意”或“侵权”,而税收之债只能是“合意之债”,即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税收契约之债,法律上,债的双方主体地位平等。这就将契约理论引进了税法。国家优势地位悄然隐退,纳税人主体地位则随之彰显;根据契约论,即可推导出税收立法领域的税收法定主义和量能课税原则,这就对以规范性文件主要管理手段的税收秩序提出质疑和挑战。加之,权利意识开始传播、觉醒和膨胀,制度正义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人们希望在权利受到侵犯之时,有优良公正的司法救济制度可资凭藉,税收救济和税收司法问题随之凸显。

        第五,税收理论的新进展。税收作为公共财政学的研究范畴,随着财政学“公共财政”理论的提出和传播,税收理论遂纳入并成为公共财政理论的一部分,税收的公共性、中立性更加突出,先前税收取之于民和用之于民的概念,其内涵不仅日益强化,还有进一步引申。在税收管理中,纳税人不仅关心具体的应纳税额多少,还越来越关心税收的去向和用途。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纳税人在税收征纳过程中,提出诸如此类的疑问不足为怪,而对公共预算和财政支出的具体关注,也反过来影响税收征纳关系。税务机关作为财税管理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简单履行税收征收的职能,还须回应社会需求,满足信息公开,维护社会公正。这也给税收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六、利益结构分化和维权意识觉醒。改革开放以来,利益结构开始分化,利益冲突和利益表达日益明显。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扩展,法律体系逐渐完善,法制宣传逐步深入,法律在政府管理的重要性凸显,法治政府成为政府建设目标;同时,公民权利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强化,甚至,个体或群体维权意识有日益膨胀的趋势,这对建设法治政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客观上,国家社会二元界分的理论,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家理论,彰显国家和社会的对立和异质,不利于构建国家和社会的有机统一。市民社会、公共选择、“经济人假设”等理论引入,消解政府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道德地位,随之,国家和政府的道德制高点和正当性,逐渐受到侵蚀以致悄然瓦解。新时期以来,政府管理面临现实挑战和理论困境,期待主流意识形态做出积极而强有力的回应。客观上,不同利益群体在税收政策上的博弈已初显端倪,随着公民税痛系数的增加,其作为公共政策的辩论和关注焦点,诚有愈演愈烈之势。

        其次,税收管理活动也受到内部环境的制约,从内部管理环境而言,其机构设置、职能定位、制度创新、人力资源等均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一,原有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面临挑战。现行税务机关的征管模式、机构设置、岗责体系、管理流程、职能定位有待调整。税务机关的整体管理框架,按照征管和稽查两大部门划分。税务局内部设置以税种和业务种类划分,从上到下层层复制,履行政策解读和转发职能,不能应对纳税人数额暴增和税收业务日益复杂的局面。在税源管理、纳税服务、纳税评估、情报管理、风险管理、大企业管理诸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税源管理的基础管理为例,税收管理员制度,存在人员少与管户多、素质低与高要求之间产生冲突,即所谓“一少一多”和“一低一高”矛盾。税收管理员制度,有其形成的特定历史背景,不可贸然一日废除,但实践中,其与现代税收管理难以协调,且产生制度性的廉洁和渎职风险,必须加以改革。此外,税收评定与纳税评估的关系如何厘定;纳税服务界限及其限度问题;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定位关系;税务稽查与犯罪调查的职能定位;税法解释与税法秩序的稳定性问题;税收个案批复的适用范围、运行机制和法律规制问题;与专业化管理和大企业服务相配套的专业人员职级设置和晋升;税企争议中的税收公平实现机制;现行征管体系如何适应直接税的开征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些问题甚至须上升到到法律的修订及相关配套措施的制定。

        第二、征管制度创新的现实挑战。客观上,涉税信息情报管理,是现代税收管理的抓手和突破口。在西方发达国家,涉税信息情报管理已有完善的法律配套体系,使其税收管理体系赖以有效运转。没有情报收集、分析、归纳和提炼基础,如何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类、风险推送、风险应对和绩效评价等管理活动?税源专业化管理、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现代税收管理改革如何进行?而且,涉税信息情报管理,不只意味着计算机系统和硬件设施改造,也不仅仅是内部涉税信息流的归集与整合,而重点在于内外部涉税信息情报(跨国交易、征收、评估、稽查、情报交换、行政协助、第三方信息等)分析、采集、比对与整理等内容,是现代税收管理的突破口。但目前,理论研究和征管实践中对此均重视不够,协税护税制度创新、法律法规配套措施,包括征管法修法方略、涉税信息情报采集和行政协助制度等,缺乏统一规划和部署。这势必会使风险管理、提高纳税遵从度为取向的现代税收管理改革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类似问题诸如:大企业管理层级上收与属地管理之间的矛盾如何协调;个案批复与税法解释和税法秩序稳定性问题;涉税争议解决机制的制度设计问题等等。这些制度设计将对税收管理改革成效影响深远,但其最要者,莫大于涉税信息情报的法律制度保障问题。

       第三、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面临挑战。首先,制度依靠人来运转。目前,社会环境急剧变化,利益意识开始觉醒,利益诉求在市场经济中得以释放,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抬头,道德和理想有所滑坡,利益调节处理不当或引起失衡,甚至导致公共治理难题;此外,国家责任和国家利益意识日趋淡薄,利己主义开始泛滥,个人主义正在抢占道德制高点,传统文化中的义利之辩逐渐式微,责任观念和廉耻心逐渐衰颓,或因蝇头小利而出卖巨大国家利益,上海“力拓间谍门事件”、“商务部郭京毅案件”等即为明证。外部环境巨变,势必对税务管理的内部环境造成影响,也是税务机关及其管理培训中应关注的重点。德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对国家负有忠诚义务;国家在紧急状态时,德国公务员负有对国家无条件的绝对忠诚义务,这对我国无疑具有借鉴意义。公务员考核分德、能、勤、绩四方面,德应居首位。其次,现代税收管理复杂性、专业性和综合性日益突出,跨国交易、网上交易、复杂交易和税收筹划日新月异,必须具有税收、会计、法律、管理、计算机甚至沟通谈判专家等人才参与其中。在西方发达国家,税务管理所需的人员素质,远高于一般的公立和私营部门,其雇员的薪酬待遇也相当可观,尤其是涉税犯罪调查人员,其人员素质更高、待遇更好。中西方税收管理体制有别,但在专业性、综合性和廉洁性要求方面无差别,对于人才的选拔、培训、考核和晋升当可以互相借鉴。对税收专业化管理而言,单一的行政职级晋升制度,已不能适应税收管理对人力资源的现实需求。特定的岗位需要特定素养的专业人才。今后,应考虑建立税务人员专业职务晋升制度,以使得各级各类专业人才脱颖而出。

  最后,税收管理改革应与历史文化对接,其改革谋划应扎根于历史与现实的坚实土壤之中,以杜绝历史虚无主义或传统虚无主义之弊害。

        借鉴国际上税收管理行之有效的理念、制度和方法,实现中西融通和对接,十分必要。然而,一国的税制改革和税收管理应适应特定民族文化背景。比较而言,充分借鉴传统智慧和经验,使得税制改革和税收管理扎根于文化土壤之上,则是当今之急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冠绝当时,形成了轻徭薄赋、民本均富、尚公崇德、社会和谐等传统。罔顾这些传统精神资源,或言必称希腊,或视传统为无物,则是当前思考税收管理改革的一大风险和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