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咨询 > 政策解读 > 文章详情

剩男剩女何时能买限价房?

发表于 cjyyzb1
单身申购者:没有房如何结婚?不结婚又难以申请限价房

  广州市房管局局长:考虑为大龄单身人士申购开设特别通道

随着今年唯一一批限价房中海金沙馨园的销售完毕,单身人士已确定无缘今年限价房。据了解,本次限价房共有5964个家庭或个人申购者,而可供购买的限价房一共只有432套,而满足参加过去年年底限价房网上调查和以夫妻名义申购这两项优先条件的夫妻就足足有800多对,个人申购者完全没机会。

剩男剩女组合买了再离?

销售结果显示,排名620号的是最后一位有机会买到限价房的家庭,有单身网友在论坛上调侃:“希望单身人士可以强强联合,结成夫妻共同申购以后的限价房。”该网友感慨道:“运气都算不错,排到个人前50名内,无奈前面还有1738对夫妻,规则若不改,无论明年还是后年,龙洞还是新塘,个人申请是永远竞争不过夫妻申请的,不如大家优化组合,先拿证,再申购,抽中再离吧。”许多年轻的单身申购者虽然购房需求很迫切,但由于僧多粥少,分数敌不过夫妻申购者,所以这次完全没有机会买到限价房。因质疑限价房“不抵”而知名度大增的“限价哥”,之前扬言要弃购。开售当天当念到这位仁兄的号数和名字时,三次还未有人上台进行确认。开发商证实“限价哥”确实弃购了。

更多单身网友则哀叹:“没有房如何能结婚?不结婚又难以申请到限价房,真是矛盾。”同时,夫妻两人中其中一人户籍不在广州的,同样不能以夫妻名义申请,有网友无奈道:“真正单身的还好,我这个结婚了,还得以单身的资格申请。真是太冤。质疑政策的合理性!”

 有望开通单身购买通道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局长谢晓丹在近日表示,今后大龄单身男女或不用老是排在夫妻申请者后面,在申请保障房和限价房的时候有自己的特别通道。“这些单身的也有实际情况,有些50多岁了,如果老是和夫妻一起排名,怎么也不可能轮到他们。”谢晓丹表示,不管是限价房,还是其他的保障房,都可以在办法上改一改。比如参考一下新加坡的做法,设定单身优先购买最低年龄线,超过这个年龄线就同样享受保障房或者限价房的权利。但是有一点:“不能买两房,更不能买三房,只能买一房一厅。”

据了解,针对单身人士,新加坡购屋计划明确规定,35岁及以上的单身公民可以购买任何类型和地段的转售组屋,如家庭月收入在一定上限下,购买大房型或者小房型组屋时,可以获得一定的公积金购屋津贴。这一计划还鼓励两名或者以上的单身公民联名购买转售组屋,除有相应条件限制,也规定了可获相应购屋津贴。中国香港、日本也有类似的政策规定。

















  2008年市场低迷限价房优势不明显

  楼价跌时单身才买得着

虽然今年单身者无缘限价房,但在2008年楼市低迷时,由于限价房的房价优势不突出,单身人士也能买到限价房。据了解,2008年3月两个限价房楼盘的热卖,和相当多以个人申购名义申请的市民买到了房子有很大关系。

万科新里程和保利西子湾

  令最多单身人士圆梦

万科新里程中,卖出的房子超过五成是被个人申购者买的。保利西子湾卖出的216套单位中,也有九成左右是被个人申购者买下。不少个人申购者表示,希望政府能够取消夫妻联名申请的购房优先权。在保利西子湾成功买到单位的一位个人买家就表示,“虽然我是单身,但同样有很迫切的需求,我就等着这套房子来结婚的。如果过于倾向夫妻联名,就会造成像西子湾第一次销售时多人弃购的尴尬局面。”

当时保利西子湾开盘时有不少人弃购,主要是因为排在前面的都是以夫妻联名名义申请的双方都具有本地户口的市民,他们虽不能承受很高价的商品房,但大部分经济实力还算不错,如果选不到心水单位,宁愿多花点钱去买其他的商品房。但排在后面的很多以个人名义申购的市民,经济能力只能负担 6000~6500元/m2、总价50万~60万元的单位,因此前面不要的鸡肋,对于他们来说反而是香饽饽。

然而,时过境迁,前两年被家庭申购者视作鸡肋的限价房,如今被更多市民当作了香饽饽,导致以个人名义申购的未婚人士或一方户籍不在广州的夫妻完全没机会。

三年建1.42万套限价房

  能满足更多人需求

单身人士之所以更加渴望买到限价房,是源自“筑巢引凤”的渴望或者是未来丈母娘的压力。

在中海金沙馨园限价房之后,最快推出的限价房是位于开发区的宏康限价房。同时,广州今年预计将推出40公顷以上的限价房用地,约可再建成1万套限价房。未来三年内,广州市将建设1.42万套限价房,这与此前限价房调查中1.2万户左右购房需求基本吻合。看来单身人士距离申请限价房的梦想不会太遥远。

  限价房单身业主有疑问:

  婚后配偶再买房 限价房要退吗?

晓晖在2008年3月以单身名义申请到保利西子湾限价房,她告诉记者,当时买房就是为了结婚,“买了房收楼入住之后,我就和男友结婚了,现在觉得住起来很舒服啊,环境又好。眼看周围楼价都飙升到差不多1万元/m2,还是庆幸当时及时出手买到了西子湾。”

谈及如果晓晖的先生再次购房,晓晖是否需要退掉该套房子以及补差价时,晓晖也承认目前在政策上应该没有明确的禁令,“从理论上看,如果我先生再次购房应该没问题的,限价房的政策在这方面有漏洞,没有明确单身人士买到限价房后,配偶个人再买房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晓晖认为,如果配偶再买房,肯定不符合限价房推出的精神,但假若无人主动举报,相信会有一个家庭拥有一套限价房和其他商品房的情况出现。

晓晖表示,按照她和先生的收入,当年买不起商品房,以现在的楼价来看更加买不起,“先住着再说吧,目前都没有买其他房子的打算。”

记者随后向负责限价房销售的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咨询,有工作人员表示,个人申请者的配偶再买商品房肯定是违规的,查出来会有严重后果。

 《限价房销售管理办法》有规定:

  偷偷再买房 新房将不能备案登记

根据《广州市限价商品住宅销售管理办法(试行)》的第十六条:已购限价房者自办理房地产权属登记之日起5年内,因购买、继承、赠与、析产等原因再次拥有自有产权住宅的,应当在办理再次拥有住宅的产权登记前申请由市国土房管局回购或安排符合限价房购买资格者购买。回购或购买的价格按照原销售价格结合成新确定;市国土房管局放弃回购或未安排符合限价房购买资格者购买,以及再次拥有自有产权住宅时限价房办理房地产权属登记已满5年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补交土地收益价款。

已购限价房者违反承诺的,市国土房管局有权依约定限制其新购商品住宅买卖合同的登记备案和产权转移登记。

记者手记

  自报收入让“有米”之人钻空子?

尽管今年唯一推出的限价房销售已经落下帷幕,但市民对于限价房销售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很多疑问仍然悬而未决。

例如,有市民对于限价房申购指南中的“个人和家庭税前年收入情况由申请人在购买限价房时自行如实申报”有看法,认为收入靠自报而不靠政府实际核实的话,很多“有米”之人都可以有资格买限价房,是对其他普通收入市民的不公平。但也有市民表示,现在个人财产很难查清,只要不违反相关规定,就应该具备购买限价房的资格。相关政府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收入方面主要还是靠自报,如之后发现收入不符合相关规定,或者限价房购买者有其他违规行为的,将面临被追究法律责任等严重后果。

“限价哥”有没有买?

  “限价哥”真的弃购了

上周六,中海金沙馨园最后一批限价房开卖,432套单位一日售罄。而在明年年初,位于开发区的宏康限价房有望开售,不过,由于此次申请者大部分是来自海珠、荔湾和越秀区的市民,很多人表示就算这次买不到,也不会考虑开发区的限价房,和市中心距离太远是他们对其敬而远之的主要原因。

限价房开售当日,记者于早上9时到达现场,巨大的雨棚下容纳了超过4000人,不少排名很后的申购者也表示虽然希望渺茫,但是还是要到现场看看有无机会。9时15分左右,主持人开始按摇珠顺序报出申请人号数和名字,如果叫号三次还未到主席台进行确认,则视作放弃。当报到“限价哥”的号数和名字时,记者留意到经过三次还未有人上台进行确认,而事后,记者也从开发商处证实,“限价哥”确实弃购。

除了“限价哥”外,共有187位申请者因主动放弃或审核未通过而未买到限价房。同时,还有不少家庭审核未通过,这时主持人会直接报出“××号审核未通过”,然后再叫下一个号码。

 买房不是年轻人专利

  50岁诚叔圆购房梦

尽管现场绝大部分申购者都是年龄在24~35岁的年轻买家,但仍然有少数年长者也参加了限价房申购。

家住海珠区的诚叔和妻子年龄在50岁左右,他告诉记者,夫妻俩一直都租住在位于滨江西的亲戚的老房子,从来未有过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次就是冲着两房单位来的,希望能在老的时候住在属于自己的房子里,“三房总价太高了,50多万买个两房就满足了。没想过以后会转卖,拿来自己住到老嘛。儿子以后有本事就自己买房吧。”

来自越秀区的一位年纪约65岁的老人家则表示,买房是为了子女,希望买到后能够全家住在一起,所以肯定要选套三房单位。而排在100多号、年近80岁的一位大爷则告诉记者,他们夫妻原先一直和子女住在一起,非常拥挤。如今,既然有机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又可以腾出更多空间给子女,也希望能够顺利买到。而他的儿子则表示,将会出资帮爸妈购房,圆父母的置业梦想。

 九成单位一口价

  办手续签了百多个名

根据中海地产提供的价目表,此次限价房中超过九成单位为“一口价”6375元/m2,仅有极少数朝向不佳的位于2楼和顶楼的单位价格为6350元/m2。买家首付基本选择三成,7月1日之前要全部给完,一套三房单位的首付大概为17万~19万元,贷款方式多选择公积金贷款。

买到限价房的网友表示,整个购房过程长达4小时,在支付了首期款和签了近20厘米高的文件和100多个名字后,又支付了一大堆法律服务费、合同印花税等费用后,终于完成了购买人生第一套房子这件大事。(本专题文/图:记者 陈白帆)

2010年07月02日 09:07:53  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