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刊 |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笔谈(下) |
…………………………………………………… 李扬 韩俊 高培勇 吴宣恭 范从来 张军 郭庆旺 佟家栋 简新华(4) |
•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财税体制演进:事实、逻辑和政策选择 |
内容提要:立足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演进过程中的财税体制变迁,本文分析工业税制对于工业化、土地财政对于城市化的激励作用,揭示工业化和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下工业化税收和公共服务支出的不匹配特征。通过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土地经营导致的工业税收替代效应,发现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都显著抑制工业税收增长。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本文归纳了财政体制转变的三个逻辑:福利支出增长导致的城市化成本刚性上升;工业税基逐步削弱的确定性与服务业税收增长的不确定性;土地财政造成的财政幻觉。基于典型事实和理论分析,本文对城市化新阶段的财税体制转型方向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工业税制 财税制度 工业化 城市化 租税替代
|
…………………………………………………… 付敏杰 张平 袁富华(29) |
• 土地财政与中国经济波动 |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我国2008—2016年的数据整理发现,经济上升时,住宅用地价格与基础设施投资同步上升,但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征税却反向变化,即存在地方税收政策的反周期现象;同时我们还发现,住宅用地价格在大小和波动上均显著大于工业用地价格。根据发现的特征事实,我们构建了一个反映中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DSGE模型。在本模型中,地方政府区分了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用税收收入和卖地收入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并求解Ramsey最优财政问题。我们通过对模型的贝叶斯估计,从理论和数量上剖析了土地财政动态加速器机制,并发现这一机制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 关键词:土地财政 基础设施建设 差异化地价 税收反周期 经济波动
|
…………………………………………………… 赵扶扬 王忏 龚六堂(46) |
• 要素流动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自国有部门改革的经验证据 |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构建一个针对两部门的生产函数估计框架得到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一致性估计,并从要素流动的视角实证分析了上世纪末以来国有部门改革政策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本文研究发现,“抓大”政策使国有部门通过企业优化重组和部门内要素流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最终提升了国有部门和制造业整体的生产率水平,而“放小”政策尽管对国有部门生产率有一定负效应,但通过部门间要素流动促进了制造业整体配置效率的提高,并贡献了1998—2007年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25%。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为理解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谜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要素流动 全要素生产率 国有企业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 黄先海 金泽成 余林徽(62) |
• 经济波动、金融发展与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模式的转变 |
内容提要: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由“跟踪”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强调的科技发展战略。本文扩展了Aghion等人的建模思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5—2010年中国省际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和2011—2014年中国省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研究了经济波动对技术进步模式选择的影响,以及金融发展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经济波动通过机会成本效应和预期收益效应两种机制对技术进步模式产生影响,不同类型的经济波动和不同持续时间长度的经济波动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发展通过影响预期收益效应进而影响经济波动与技术进步模式的关系;如果技术差距不同,金融发展对预期收益效应的影响也会不同。进一步研究发现,2010年前后为我国技术进步模式由技术引进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转折点;金融发展对经济波动与技术进步模式关系的影响存在时间上的差异性和空间(区域)上的差异性。本文认为可以借助本轮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经济波动加剧,同时结合金融资源对自主创新偏向性支持的手段来促进技术进步模式由以技术引进为主型向以自主创新为主型的成功转换。 关键词:经济波动 技术引进 自主创新 金融发展
|
…………………………………………………… 方福前 邢炜(76) |
• 地区偏袒下的市场整合 |
内容提要:分割的国内市场与高速的经济增长是中国转轨经济的两个主要特征,现有研究将之归因于制度性的政府行为,而忽视了政府集体行动背后的官员偏好。本文从地方官员个体的地区偏袒角度探讨了非制度性因素对市场整合的影响。我们利用各地区的商品价格差异度量了市场整合程度,基于关联地的信息构造了地区偏袒的度量,研究发现:(1)与非关联地相比,官员会对其关联地实施更弱的市场分割策略,平均下降7个百分点,存在地区偏袒的市场整合效应。这一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2)这种效应更多体现在官员出生地、母校、下乡等成长关联地上;而在第一工作地、来源地等工作关联地并不明显。(3)这种效应仅出现在那些可流动的商品中,也因官员任期、辖区市场分割动机以及官员对关联地偏袒动机而异。本文的结论发现官员地区偏袒具有整合区域间市场的功能,这说明充分发挥官员异地交流作用可能是低制度成本整合市场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地区偏袒 关联地 市场整合
|
…………………………………………………… 曹春方 张婷婷 范子英(91) |
• 存款利率零下限与负利率传导机制 |
内容提要:负利率政策自从在欧元区和日本实施以来一直备受争议。许多学者认为由于存款作为银行体系资金来源的特性,存款利率难以突破零下限,因此负利率环境将导致银行净息差收入减少,对银行盈利和信贷供给带来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中银行并不依赖存款发放贷款,因此负的存款利率不会损害银行业的存款和信贷供给。本文基于信用货币理论和贷款创造存款机制(LCD)建立了一个微观基础的DSGE模型,对存款利率零下限在负利率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进行量化分析。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存款利率零下限严重阻碍了负利率的传导,这可能是欧洲和日本的负利率政策效果不够显著的重要原因。在存款利率可以顺畅通过零下限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可以采用大幅度的负利率政策来应对通缩型衰退。 关键词:负利率 存款利率 零下限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 孙国峰 何晓贝(105) |
• 可置信政策、汇率制度与货币危机:国际经验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启示 |
内容提要:本文从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角度,阐释了一国政府对外宣布的汇率制度,以及该国汇率政策的可置信性对货币危机发生的影响,并基于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1970—2010年的经验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国政府对外宣布的汇率制度弹性越大、容忍本国汇率波幅变动越大,其发生货币危机的几率反而更大;此外,若一国政府的汇率政策的可置信较低,将更容易引发国际投机资本对本国汇率进行投机冲击,增加发生货币危机几率。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不应放纵汇率完全自由过度波动,尤其在应对国际投机冲击时,试图通过扩大汇率弹性消除投机冲击的政策,反而可能将增加货币危机发生几率;加强正确的预期引导与审慎监管、引入“逆周期因子”机制防止非理性情绪放大单边市场预期与自我强化、提高政府维护汇率稳定政策的可置信性,将有助于消除市场恐慌,减少投机冲击,防范货币危机发生。 关键词:可置信政策 汇率制度 货币危机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
|
…………………………………………………… 王道平 范小云 陈雷(119) |
• 存款保险制度、银行异质性与银行个体风险 |
内容提要:本文立足于如何防范非危机时期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问题,选取了2010—2015年中国和美国银行业的微观数据,运用系统GMM,对比中美两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个体风险作用的差异以及银行杠杆率和治理结构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进一步,运用倍差法(DID)深入分析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个体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存款保险制度显著增加了我国其他商业银行(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以外的商业银行)的个体风险,而其对美国的银行个体风险的影响却不显著;对中美两国银行而言,银行杠杆率越高,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问题越严重;比较分散的股权结构和较低的银行杠杆率降低了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个体风险的负面影响;引入存款保险制度后,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个体风险、杠杆率和影子银行业务均没有显著变化;但是其他商业银行却会提高杠杆率和更积极地从事影子银行业务,从而增加了个体风险。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 银行个体风险 银行治理 银行杠杆
|
…………………………………………………… 郭晔 赵静(134) |
• 分而治之及其再分配效应 |
内容提要:本文建立了一个分而治之的理论模型,阐释拥有资源再分配权力的社会组织管理者如何通过实施这个策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以及这种策略会对社会经济资源再分配产生什么影响。本文不仅展示了这种策略如何针对两个被领导群体的社会组织发挥作用,而且揭示了在多个被领导群体的社会组织中管理者如何实施这个策略。研究结果发现,在社会经济资源的再分配过程中,差异化的再分配政策并不一定是由群体之间不平等的资源禀赋造成的。由于管理者所实行的分而治之策略,拥有同等禀赋的群体有可能面对完全不同的再分配政策。管理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可以通过利益输送与一部分群体形成最小化获胜结盟,让他们成为受益群体,同时完全剥夺边缘群体的资源,获取中间群体的一部分资源。由于这种分而治之的差异化再分配政策,小部分群体可以从中获益,其它大部分群体则会受到损害,从而造成不同群体间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平等。 关键词:分而治之 最小化获胜联盟 再分配政策 社会经济不平等
|
…………………………………………………… 陈学政 龚驰 张雷(149) |
• 教育、户籍转换与城乡教育收益率差异 |
内容提要:为何农村教育收益率低于城市,但农村居民的教育需求却很高?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可以从教育帮助农村居民突破户籍限制的角度进行解释。利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通过将极度正向选择性的永久移民分离出来,并放回到农村样本中去以修正样本选择偏差,以1986年义务教育法实施的自然实验作为工具变量,我们发现农村教育收益率有显著提高,由原始样本的32%提高到57%。对农村居民而言,往往是高等教育更有利于他们突破户籍限制,因而,我们还估计了大学教育收益率,发现城市大学教育收益率为504%,农村大学教育收益率也高达506%,考虑到城市户籍附着的潜在福利收益,农村大学教育收益率可能会更高。这意味着,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的教育投资,以促进更多农村居民进入城市体系,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型。 关键词:户籍 迁移 教育收益率 样本选择偏差 工具变量法
|
…………………………………………………… 赵西亮(164) |
• 政治资源禀赋的经济效应——来自长征沿线地区发展的证据 |
内容提要:本文首次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考察了作为政治资源禀赋的长征事件对我国县域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比于地理环境等先天发展条件类似的周边非长征县,长征这一因素使得沿线县级政府的预算支出和预算缺口更高,然而它并没有使当地GDP以及人均城乡收入获得相对提升。对于长征经济效应的产生机制而言,一方面,长征因素使得沿线县更容易获得革命老区县和国家级贫困县“帽子”,从而可以获得更多转移支付资金扶持;另一方面,长征沿线县也会出现更多财政资金违规使用金额,支出更多的行政管理费用,以及承担更多的财政供养人口,进而增加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拖累因素。在政策内涵层面,我国中央政府需要加强对长征沿线地区政府预算支出的监督管理,确保扶持资金的使用规范性和有效性,以最终实现长征沿线与周边非长征沿线地区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长征 政治资源禀赋 经济增长 财政监督
|
…………………………………………………… 王守坤(179) |
• 立足中国实践开拓理论新境界——全国第十一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与创新论坛暨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研讨会综述 |
…………………………………………………… 张晖明 李世彦(193) |
• 金融稳定、资产泡沫与宏观政策——第三届中国金融经济周期论坛综述 |
…………………………………………………… 周炎 王如丰 魏熙晔 黄晶(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