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近日开幕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表示,中国的开发区未来将完成由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由同质竞争转向差异化发展、由硬环境见长转向软环境取胜等四大转变。其中,“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被看做是开发区改革的新信号。
政策带动开发区大发展
国家级开发区GDP占比高达12%
1984年,中央发布的《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中提出,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划定一个有明确地域界限的区域,兴办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自此,“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词走进国人视野,融入改革开放大潮。至今为止,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我国已有215个,部分东部省市内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多达20-25个。
“国家级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体制改革的试验基地。”汪洋表示,去年,国家级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近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财政收入1.3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9.8%;进出口总额近8000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8.7%。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税收、土地、金融、投资审批程序等各方面都会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如苏州工业园区就提出“国家需要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定“在开发区内成片开发荒地滩用于农业林业项目,免征土地出让金。成片开发荒地滩兴办工业小区,减半征收土地出让金,土地出让金在规定期限内可记账分期缴纳”。
时间: 2014-09-09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