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咨询 > 经济动态 > 文章详情

北京商报:欧美自贸协定谈判将正式开启

发表于 xiameng
  作为本届八国峰会(G8)的重要成果,欧美领导人17日共同宣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即将开启,预计这一协定将给欧美双方每年带来上千亿美元收益。业内专家分析指出,欧美自贸协定的达成将为欧美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与此同时,欧美分别作为中国的前两大贸易伙伴,欧美的“珠联璧合”将对中国产生贸易转移的负面效应。

  史上最大自贸协定谈判将开启

  在本届八国集团峰会东道主英国首相卡梅伦的极力推动下,TTIP终于确定开启谈判大门,首轮谈判将于今年7月8日举行,双方领导人希望能在2014年底前完成谈判。

  欧盟和美国合计占全球经济产出的一半,占全球贸易的1/3,如果双方能达成这一协定,将建立起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届时,美欧之间的所有关税将被取消,非关税贸易壁垒也将大大减少,商品和服务的准入门槛将更低,监管和标准将被统一。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合作室主任、研究员张建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欧美自贸协定谈判的启动凸显了欧美在自身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使发达国家倍感压力,通过‘抱团取暖’不仅能够为欧美寻找复苏‘良药’,还能一定程度上维持欧美在世界经济当中的地位。”张建平说。

  中国或将遭受贸易转移影响

  事实上,目前备受关注的亚太地区开展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连同日前宣布启动的TTIP,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来说,是想通过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来推动美国经济发展是其第二任期的核心经济任务。根据奥巴马政府构想,美国将实施“两翼张开”的贸易谈判战略,前者是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一步,而后者则将强化西方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并消除对重返亚太战略可能冷落传统盟友的担忧。而在TPP谈判中,中国似乎处在被排除在外的位置。

  张建平表示:“由于目前WTO多哈回合谈判基本处于停滞阶段,更多的经济体开始转向双边框架和区域框架的合作。而无论是TTIP还是TPP,相信美国都会不遗余力地建立21世纪新的贸易投资规则,梳理新的自贸区标杆,从而主导未来全球贸易格局。”

  中国应以更开放姿态迎接挑战

  在当前各国加强多边和双边经贸合作背景下,中国该如何应对挑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表示,尽管TTIP、TPP等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短期内对于其他国家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但长期来讲是利于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也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很难回避,因此中国应该抱有更加开放的心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自贸区谈判及深化区域合作。

  张建平也表示,中国现在是贸易大国,特别是作为货物贸易大国,应该积极主动地加强对外开放战略,并把推进中国同其他国家的自贸区建设作为主动开放的重要内涵。目前,中国已同瑞士、冰岛在自贸区建设方面取得了进展,未来还可以继续挖掘更多的欧洲国家同中国签署自贸协定,为推动中国同欧洲之间更大的自贸协定打下基础。此外,中美正在谈判的投资协定也非常关键,顺利的话能够促进中美之间的贸易协定谈判。

  在王军看来:“目前中国对于加入TPP态度还是模棱两可,但是我们这个区域内,就不可能视而不见,也不可能回避,因此还是要多接触、多参与。越晚加入面临的门槛、成本和代价反而会越高,与其这样,还不如尽早参与这个谈判。”(记者张慧敏)

  来源: 北京商报;时间:2013年06月19日 09: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