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财政经济战略研究 > 财政研究室 > 重要观点 > 文章详情

刘柏惠:结合1-5月数据看财政收入与GDP间的增速互动

发表于 liubaihui
继第1季度财政收入增速鲜有地低于GDP增速之后(二者分别为6.9%和7.7%),在4、5月份中,财政收入延续了前三个月的趋势,分别同比增长6.1%和6.2%。综合今年前五个月的情况,财政收入只实现同比增长6.6%,难以跑赢GDP几乎已成定局。

在连续二十年财政收入动辄超20%增速、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下,以上形势的持续难免让人忧心忡忡。实际上,我们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如果诉诸于国际经验,会发现在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总体上相适应的同时,财政收入变动幅度大于GDP变动幅度是一个普遍现象,在经济增长的上升期,财政收入增速大幅高于GDP增速;而在经济增长的回落期,财政收入增速接近或低于GDP增速。例如,美国1990-1991年经济危机时,GDP增速由1989年的7.8%,相继下降为6.2%、3.4%,财政收入则由8.99%下降为3.9%、2.3%,而后随着经济升温,当GDP增速在随后的三年内经历了5.2%、5.5%、5.9%的回温时,财政收入相应增速为3.5%、5.5%、8.9%。如此看来,在我国去年GDP首次破8,进入中速发展阶段的时间关口,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到GDP增速以下,恰恰是逐渐切近了一般规律。

但如果按照这一逻辑,我们不禁要问以下三个问题:是什么导致我国财政收入增速长期超GDP,甚至这期间GDP几经涨落都未能改变这一局面?为何在2012年宏观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财政收入增速仍旧高于GDP增速?又如何解释今年前五个月份财政收入增速开始低于GDP增速的现象?要做出回答,就要从头捋清我国财政收入变动背后的原因。

在分析之前,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影响财政收入和GDP增长关系的既有外部的,如统计和征管方面的因素,也有内部的增长和结构变动因素,剔除前者的影响,才能更清楚、更本质地反映财政收入和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其一,财政收入和GDP的核算方式不同。前者的增速以现价计算,而后者以可比价计算,在比较时,必须先统一价格的影响。若将GDP增长按照当年价格计算,近几年增速分别为18%、8.6%、17.8%、17.8%、9.8%,与财政收入增长率(19.5%、11.7%、21.3%、24.8%、12.8%)的差异缩小很多。其二,两者统计口径存在差异。GDP与财政收入统计内容不完全对应,例如,在进出口税收统计中,GDP核算的是进出口净额,外贸进口对GDP核算是减项,但在税收中是加项。又如,股票交易和房地产二手交易等虚拟经济活动,交易金额巨大,产生的税收也很大,但却不在GDP的核算范围之内。

在刨除以上因素的影响后,我们可以开始分析导致财政收入呈现出一系列变动特点的深层原因。主要做出三个基本判断。

        判断一:我国财政收入之所以能够保持长期超GDP增长,从根本上看是源于税收制度、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产业分布的影响,具有阶段性特征。首先,分税制改革带来的税收收入增长是影响财政收入增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1994年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财政收入基础不稳,税基狭窄,中央财力不足的局面。改革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直接导致了1994年延续至去年的财政收入持续超GDP增长,而在此之前,财政收入增速相对于GDP增速的上下波动较为频繁,甚至出现过较长时间的快速下降过程。正如社科院高培勇教授所指出的,1994年之后税收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以往税收收入持续快速下降的矫正(见《中国财经报》,2013.5.21)。其次,在资本和劳动初次分配格局方面,近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一直处于缓慢下降通道中,由2004年的50.7%下降到2011年的44.9%,资本占比相应上升。在这种分配结构下,由于以企业为征收对象的企业所得税的平均税率远高于个人所得税的平均税率,导致税收收入增速快于GDP增速。最后,在三次产业分布方面,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入推动经济结构不断变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持了远高于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下降,二、三产业占比相应上升。二、三产业的税率高于第一产业,其繁荣带来了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促使财政收入增速高于总的GDP增长。

        判断二:2012年一些特殊政策的影响导致在GDP回落明显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增速继续保持在高于GDP增速的状态。除了以上长期因素的影响,2012的财政政策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首先,从2011年起,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部分收入在2012年年初才入库,由于上年同期基数较低,这种财政收入口径调整带来的翘尾效应导致非税收入相对来讲增加较多。再加上各地对往年欠缴收入清理力度的加强,导致2012年地方非税收入13760亿元,增长20.3%,带动财政收入增长2.2个百分点。这些收入具有一次性的特点,与GDP增长没有直接相关性,直接拉大了其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之间的差距。其次,税收制度设计的变动减轻了宏观经济下滑对财政收入的冲击。石油、天然气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试点于2011年1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12年地方资源税收入856亿元,增长43.6%。企业所得税实行当年预缴,下年清缴的征管制度,企业在2011年实现利润较好,导致2012年上半年企业所得税同比增加1200亿元。

        判断三:今年前5个月份的数据表明,随着改革红利的逐渐消化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们已经不得不接受财政收入增速随GDP增速的适度变动。其一,分税制改革所释放出的改革红利已接近尾声。1994年分税制改革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但必须看到,在当初设计改革方案的时候,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有些措施没有实施,有些措施因为设计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又积累了新的矛盾。特别是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财税改革的优势逐渐被磨损,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越发明显。其二,营改增加快了产业结构转变,提升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减税效果。至今,营改增已扩围至京津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的12个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营改增的大范围推进,解决了服务业中的重复征税问题,促进服务业业务领域的扩大和议价能力的提升,提振了发展预期,迎来多重利好。服务业的发展也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进行,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比去年同期增长8.3%,产值56858.6亿元,超越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一方面,随着更多的服务类企业被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整体减税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服务业的发展会增加国民经济分配中的劳动收入份额,从而拉低税收收入。其三,非税收入同比增速放缓。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大,再加上征管方法的规范化,今年4、5月份非税收入开始呈现同比负增长的态势,直接拉低了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其四,本轮兼具结构性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影响仍在继续。全世界都面临着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国经济早已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遭受来自其他国家经济震荡的影响在所难免。从5月份进出口税收数据看,基本延续了前4个月的负增长态势,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同比降低2.3%,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下降6.2%。说明国际市场仍未恢复,国内市场也不旺盛。

可以看出,无论是接近二十年的财政收入超GDP增长,抑或是2012年的勉强维持,再或者是今年前五个月低于GDP增速的低速增长,都是我国特定发展阶段下经济政策作用于现实环境的结果,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和阶段性。财政收入超GDP增长能够增强政府在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的调节能力,有助于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进而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而当财政收入低于GDP增长时,民间可支配收入相应增加,有助于在保持适度增长的同时,兼顾调结构和控物价,是经济特殊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今后,伴随GDP的低速增长,财政收入低速增长或将成为长期趋势。我们应抓住历史机遇,在一个较低增速的环境下认真调好结构,避免耗费过重代价的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     刘柏惠

该文章版权归财经院及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