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员 > 院领导 > 夏杰长 > 夏杰长研究成果 > 文章详情

夏杰长 刘 奕:服务零售发展助力消费潜力释放

发表于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大盘,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美好生活。当前,服务消费在我国消费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领域。2023年8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服务零售额数据,1月份至7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3%,增速高于商品零售额14.4个百分点。这是国家统计局首次对外发布直接体现服务消费情况的月度统计指标,也是推动消费市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重要成果。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4%,服务消费对于整个市场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作为从服务提供方角度反映消费市场发展情况的指标,服务零售额数据的公布,既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由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实物消费逐步向体现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的服务消费转变的趋势相适应,也折射出零售活动和零售主体在服务业运行各环节中重要性日益提升的现实。
 

  服务零售链接服务业各环节

  零售是指面向于最终消费者以满足其个人非商业目的的所有销售活动,根据销售商品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实物商品零售与服务零售等形式。作为出售服务型商品的零售活动,服务零售贯穿服务业生产的总过程,是串联服务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当前,畅通经济循环的核心就是要立足国内消费市场,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而供需的匹配和均衡,则需要零售活动串联和链接。服务零售业涉及行业种类多、辐射带动效应大,既有利于促进服务业商流、物流、信息流低成本、高效率流动,也在收集与传递市场信息、承担和分散各主体风险、提升服务供给质量、提供第三方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服务零售商通过专业信息的收集与分类,在提升消费者服务消费便利性、极大降低搜寻成本的同时,也帮助服务商户快速把握消费需求,从而减少了因不完全信息导致的市场效率损失。其次,由于流通功能的独立化,服务零售商一定意义上分担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担负的物理性风险和经济性风险,促进社会再生产过程更加稳定和平滑,同时服务零售商针对上游开展的生产销售咨询和针对下游开展的咨询售后专业服务,都使得供需错配的风险被进一步分散。再次,由于服务的无形性等特征,导致服务质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保证服务销售活动的顺畅连续,服务零售商作为专业化的分销主体,通过服务流程分解、标准制定、科学分类等方式引导服务供给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模块化,从而推动服务供应商提供质量稳定且可控的服务,并从整体上提升服务业供给质量。最后,服务企业具有规模小、利润薄等特征,获取生产性服务面临成本高、人才少、变化快等难题。服务零售商依托其信息和技术优势,为企业级生产性服务的发展构建良好生态,有利于以较低成本为中小服务商户提供物流、融资、数字化等多种专业的生产性服务,从而帮助服务企业化解需求全面化与生产性服务碎片化之间的矛盾。

  有助于全面反映消费市场情况

  尽管零售本质上既包含有形实物商品的零售,也包含无形服务商品的零售,但受到传统“重生产而轻交换、重制造而轻服务”等观念的影响,加之统计实践中存在单位数量多、涉及部门广、组织管理复杂、行业界定困难、统筹协调不易等困难,学术界容易存在“零售=商品零售”的狭隘理解。我国过去的零售统计体系也更聚焦于实物商品的零售。长期以来,我国服务零售的规模和贡献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这显然无法全面展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也影响了经营主体的投资决策和消费信心。为此,国家统计局开展了消费市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拓展了统计范围,建立了反映服务消费市场发展情况的指标即服务零售额,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形成相互补充,旨在全面反映消费市场的发展动态。

  服务零售额主要是指企业(产业活动单位、个体户)以交易形式直接提供给个人和其他单位非生产、非经营用的服务价值的总和,主要刻画的是服务提供方以货币形式销售的属于消费的服务价值,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教育、卫生、体育、娱乐等领域服务活动的零售额。

  从概念来说,服务零售额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从主体上看,同服务消费额不同,服务零售额从服务的供给端出发,调查对象是服务的生产者,而非消费者。其中,服务的生产者以企业为主,也包括教育、卫生、社会领域的事业单位。二是从功能上看,服务零售额聚焦于用作最终消费的服务,因而不包括用于生产经营中间投入的服务。三是服务零售额强调的是用于市场交易、以货币形式销售的服务,因而居民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非市场性服务活动,如家务和家庭服务、志愿服务等并未纳入其中。

  近年来,随着一些生活性服务从家庭职能中逐渐分离出来转向市场化供给,服务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在服务零售领域,数字化赋能使得一些平台企业作为服务零售商迅速发展,从业态、模式、技术和供给多方面促进了服务零售行业的发展与创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统计局自2023年8月起按月发布服务零售额数据,不仅能够弥补缺乏月度反映服务消费市场变化统计指标的不足,而且更加适应消费形态由以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的重要趋势,有利于全面客观反映服务零售市场运行态势。

  呈现四方面发展趋势

  优质的服务消费是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当前,服务零售呈现四方面发展趋势。

  一是服务零售需求规模持续扩大。随着家庭及人口结构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生活性服务如餐饮、洗衣、保洁等从家庭职能中逐渐分离,转向市场化供给并成为市场中的计酬劳动,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2023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为44.5%,比上年同期提升1.7个百分点。同主要发达国家在相同发展阶段的服务消费支出相比,未来我国居民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性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

  二是服务零售供给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在本地服务零售平台的推动下,实体经营者加快改善供给,餐饮、旅游、体育、娱乐、美容保健等行业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服务零售业态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服务质量持续提高,服务零售场景也更加丰富。线上消费、体验消费、宠物消费、演唱会消费等多种服务零售业态的发展,满足了消费者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

  三是服务零售领域新职业不断涌现。服务零售涉及大众生活方方面面,业态丰富、形式多样,日益成为新就业形态、新职业从业者的摇篮。近年来,得益于平台经济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零售领域孕育了大批的新职业。其中包括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在线学习服务师等在2015年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新职业,以及数字化运营师、密室设计师、助浴师等尚未纳入职业分类大典但已具有一定规模的职业。此外,观影顾问、版权购买师、轰趴管家、攀岩定线员等职业虽出现不久,但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与传统职业相比,服务零售新职业从业者的职业路径更加清晰、可持续性更强,易于形成专业能力、爱好和收入的良性循环。

  四是商品零售和服务零售融合趋势更加明显。从零售的内容看,纯商品零售和纯服务零售仅是少数,既出售商品、又出售服务的混合型零售商才是零售市场的主要力量。一方面,部分传统的服务零售部门借助线上化科技优势,开发出了丰富多样的实物商品,拓展了经营的范围和销售渠道。例如,知名旅游目的地在做好优质旅游服务的同时,也开发了大量文创商品,通过网络营销、线上售卖等引发了文化消费热潮。另一方面,传统实物商品零售商也积极地开展服务零售活动,由购买管理转向使用管理,通过共享、租赁等方式把单次的商品出售转化为长期的服务提供,提高了消费黏性。

  释放服务消费潜力重要路径

  服务零售不仅具有零售流通活动的一般功能,也在供给升级、消费扩容、行业创新和社会就业等方面体现出了重要的带动效应,未来有望成为我国经济新引擎。为此,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进一步发挥服务零售促进服务消费潜能释放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应发挥服务零售畅通供需的功能,不断丰富服务消费业态。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应发挥服务零售商连接市场、挖掘需求的功能,为众多小众、低频的新兴服务业态集聚消费者,培育个性化服务市场。依托本地服务零售平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利用数字技术更新传统服务的交付模式、体验模式、运营模式,扩充服务消费内容、增大服务消费空间,大力发展线上社交、云体验、预约服务、无接触服务、到家服务等新兴服务。推动服务零售相关领域同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支持服务零售企业运用5G、云计算、人工智能、3D打印等数字技术,构建更为丰富多元的服务零售消费场景。

  另一方面,应支持传统服务零售商数字化转型,扩大智能化商业基础设施和数字科技应用范围。适应消费线上化的趋势,提升服务零售行业的线上化率。持续推进服务零售行业的数字技术应用水平,推广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数字技术,通过流程可视化、操作自动化、决策智能化、营销定制化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服务效率。鼓励传统服务零售行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和智能化升级,大力发展智慧零售、智慧餐厅、智慧旅游等业态,加强智能取餐柜、智能外卖柜、景区智能导览等服务终端建设。优化完善前置仓配送、即时配送、网订店取、自助提货等末端配送模式,丰富线下数字消费场景。引导各类电商平台为服务零售中小商户提供相关服务,提高服务零售行业整体供给水平。

  总之,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是消费市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彼此联动、相互促进。我们既要高度关注服务零售额等相关数据,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也要抓好政策落实,促进大宗商品重点领域消费恢复,双轮驱动助力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转自:《经济日报》2023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