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移动互联、绿色、住房、养老、旅游休闲和文体消费是国家提倡的六大重点消费领域,其中,旅游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助推力量,但其发展却面临一些制约因素,需要予以解决。
旅游消费的几个热点领域
乡村旅游。2014年,全国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到3200亿元,同比增长15%,带动超过3300万农民受益,乡村旅游对乡村全面发展的作用凸显。 “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内旅游的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富民工程的推进,我国乡村旅游休闲消费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
自驾车旅游。2014年,我国自驾车出游总人数约计22亿人次,较2013年增长8%,约占国内旅游年度出游人数的61%。与别的旅游方式相比,自驾车旅游消费是“人-车”双核驱动,具有多节点、一程多站持续消费的特征。自驾车旅游消费可带动汽车俱乐部、汽车租赁、汽车维修、石化行业、房车产业、露营产业、金融保险、安全救援、通讯服务、休闲装备、旅游出版等多个产业发展,如果产品开发得当,消费空间巨大。
房车及露营旅游。房车旅游是自驾车旅游中的高端细分市场。目前国内房车保有量还很小,增长速度快。2014年我国房车保有量约计21000辆,当年新增5850辆。与欧、美等房车旅游发达地区相比,我国房车旅游消费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大拓展空间。
扩大旅游消费的几个制约因素
乡村旅游、自驾车旅游、房车露营旅游这些新兴业态均兴起于我国快速城市化和城乡旅游互动的背景下,因此,在发展中也面临如下的制约。
自驾游组织者的经营资质尚未明确,管理归属混乱。
在实际操作中,自驾游俱乐部、品牌车友会、网络论坛、媒体等多个主体都在组织自驾游活动,但多数组织不具有经营资质,主体性质五花八门。现行的《旅行社管理条例》也不适用于这些组织或社团,因而自驾游组织主体尚未被纳入规范化的管理渠道,主管部门及行业归属存在随意和模糊性。一方面导致自驾游组织者在公开招徕客源、出境旅游、行业培训、标准化管理方面难以施展;另一方面,也因合同不规范,权责不清,在出现旅游纠纷、安全事故之后互相推诿,损害消费者利益,制约着消费潜力的发挥。
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与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相比,当前公共设施和服务还很滞后。专门服务于自驾游客的加油站、露营地、餐饮、购物、保险等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供给网络尚未形成,道路、标识、信息、安全、医疗救助等公共设施和服务更显滞后。此外,国内各地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较大。乡村旅游相关设施缺乏,道路、照明系统、垃圾和污水处理、厕所、交通标识、游客中心、停车场、步行系统等亟待建立。有限的承载力和庞大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旅游提档升级制约因素明显。
相关土地使用政策模糊。
新业态相关土地利用政策不明,执行中存在混乱和模糊地带。以露营地为例,国际通行的露营地类型多样,土地的建设和使用程度不一,而国内目前营地建设多依托山地、林地开展,建设中占用的土地构成性质复杂,审批难,执行多变,存在拆了建、建了拆的现象。加之目前国内汽车营地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中,多数营地后续利用堪忧。类似地,乡村旅游用地、乡村民宿的主体资格也处于模糊地带。这些问题限制了这些新业态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相关政策建议
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一是集中力量,弥补短板。在短期内集中既有力量,针对厕所问题、停车场问题、导游问题、乡村旅游垃圾处理问题等突出难题,系统规划、逐项解决。二是道路设施和服务的旅游休闲化改造。围绕旅游业重点地区和重点景区,推动高速路服务区的休闲化改造,推动地方特产、餐饮美食、休闲活动等同服务区的结合。在重要的车站、码头、机场设立自驾车集散中心,做到公共交通同租车的无缝化连接。三是加大资金扶持,推进旅游扶贫,改善边远地区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在公共设施和服务供给机制上,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的多元主体供给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提供。
需要明确管理归属,确立主体地位,实现标准化管理。
把自驾游各类组织者参照旅行社管理规范纳入行业监管范围,根据规模、业务和服务的不同,对自驾游组织者进行行业资质和经营资格审定以及等级评定,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参照星级饭店管理的标准,尽快出台和完善乡村旅游民宿的管理标准;制定自驾游领队、导游、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的任职资格标准,并实行标准化管理。
需要开辟旅游专项用地,努力推动多规合一。
在中央层面协调国土部、住建部和旅游局等部门,开辟旅游专项用地,保障旅游重点项目、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规划衔接,最终推动旅游规划与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在区域内的融合。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旅游消费的几个热点领域
乡村旅游。2014年,全国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到3200亿元,同比增长15%,带动超过3300万农民受益,乡村旅游对乡村全面发展的作用凸显。 “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内旅游的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富民工程的推进,我国乡村旅游休闲消费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
自驾车旅游。2014年,我国自驾车出游总人数约计22亿人次,较2013年增长8%,约占国内旅游年度出游人数的61%。与别的旅游方式相比,自驾车旅游消费是“人-车”双核驱动,具有多节点、一程多站持续消费的特征。自驾车旅游消费可带动汽车俱乐部、汽车租赁、汽车维修、石化行业、房车产业、露营产业、金融保险、安全救援、通讯服务、休闲装备、旅游出版等多个产业发展,如果产品开发得当,消费空间巨大。
房车及露营旅游。房车旅游是自驾车旅游中的高端细分市场。目前国内房车保有量还很小,增长速度快。2014年我国房车保有量约计21000辆,当年新增5850辆。与欧、美等房车旅游发达地区相比,我国房车旅游消费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大拓展空间。
扩大旅游消费的几个制约因素
乡村旅游、自驾车旅游、房车露营旅游这些新兴业态均兴起于我国快速城市化和城乡旅游互动的背景下,因此,在发展中也面临如下的制约。
自驾游组织者的经营资质尚未明确,管理归属混乱。
在实际操作中,自驾游俱乐部、品牌车友会、网络论坛、媒体等多个主体都在组织自驾游活动,但多数组织不具有经营资质,主体性质五花八门。现行的《旅行社管理条例》也不适用于这些组织或社团,因而自驾游组织主体尚未被纳入规范化的管理渠道,主管部门及行业归属存在随意和模糊性。一方面导致自驾游组织者在公开招徕客源、出境旅游、行业培训、标准化管理方面难以施展;另一方面,也因合同不规范,权责不清,在出现旅游纠纷、安全事故之后互相推诿,损害消费者利益,制约着消费潜力的发挥。
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与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相比,当前公共设施和服务还很滞后。专门服务于自驾游客的加油站、露营地、餐饮、购物、保险等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供给网络尚未形成,道路、标识、信息、安全、医疗救助等公共设施和服务更显滞后。此外,国内各地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较大。乡村旅游相关设施缺乏,道路、照明系统、垃圾和污水处理、厕所、交通标识、游客中心、停车场、步行系统等亟待建立。有限的承载力和庞大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旅游提档升级制约因素明显。
相关土地使用政策模糊。
新业态相关土地利用政策不明,执行中存在混乱和模糊地带。以露营地为例,国际通行的露营地类型多样,土地的建设和使用程度不一,而国内目前营地建设多依托山地、林地开展,建设中占用的土地构成性质复杂,审批难,执行多变,存在拆了建、建了拆的现象。加之目前国内汽车营地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中,多数营地后续利用堪忧。类似地,乡村旅游用地、乡村民宿的主体资格也处于模糊地带。这些问题限制了这些新业态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相关政策建议
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一是集中力量,弥补短板。在短期内集中既有力量,针对厕所问题、停车场问题、导游问题、乡村旅游垃圾处理问题等突出难题,系统规划、逐项解决。二是道路设施和服务的旅游休闲化改造。围绕旅游业重点地区和重点景区,推动高速路服务区的休闲化改造,推动地方特产、餐饮美食、休闲活动等同服务区的结合。在重要的车站、码头、机场设立自驾车集散中心,做到公共交通同租车的无缝化连接。三是加大资金扶持,推进旅游扶贫,改善边远地区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在公共设施和服务供给机制上,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的多元主体供给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提供。
需要明确管理归属,确立主体地位,实现标准化管理。
把自驾游各类组织者参照旅行社管理规范纳入行业监管范围,根据规模、业务和服务的不同,对自驾游组织者进行行业资质和经营资格审定以及等级评定,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参照星级饭店管理的标准,尽快出台和完善乡村旅游民宿的管理标准;制定自驾游领队、导游、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的任职资格标准,并实行标准化管理。
需要开辟旅游专项用地,努力推动多规合一。
在中央层面协调国土部、住建部和旅游局等部门,开辟旅游专项用地,保障旅游重点项目、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规划衔接,最终推动旅游规划与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在区域内的融合。
作者:马聪玲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