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会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重大成果发布会《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3: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理想城市》 > 嘉宾发言 > 文章详情

李超

发表于 cjyyzb
 各位专家、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按照课题组分工,下面由我汇报中国城市竞争力的现状与格局。

  首先从综合竞争力十强分布来看:香港、深圳、上海、台北、广州、北京、苏州、佛山、天津和澳门。其中港澳台地区占3席,东南沿海占5席,环渤海2席。其中中西部没有一个城市能够进入10强,进入20强的城市中仅有武汉和成都,西北地区排名最考前的是西安,仅列第36位。从我们的观察来看,特别行政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他们的竞争力水平一般高于其他的地域城市,就是说在中国城市的行政等级和综合竞争力是正相关的关系。从区域分布来看,我们从表1(幻灯片)可以看出来,全国均值0.0878的水平下变异系数是1.1310,表明综合竞争力差异较大。港澳台地区、环渤海地区均值高于全国水平。西北地区相对较弱。其中中部地区变异系数是0.51是所有区域中最小的,表明在中部地区城市发展差距是相对较小的。可持续竞争力情况:十强中也是港澳台地区和东南沿海、环渤海地区三分天下。中西部地区同样没有一个城市进入10强。20强名单中,中部地区仅有武汉、长沙、成都三个城市进入了可持续竞争力20强。西北地区的西安仅列第30位。我们可以看一下可持续竞争力的区域情况,从全国以及七大区域的对比中可以看到,西南地区均值水平最低,同时变异系数最高,这说明西南地区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水平相对较弱,内部差异较大。还有一点是我们通过对比可持续竞争力变异系数得出,可持续竞争力变异系数相对较小,从2012年综合竞争力指数十强城市中对比发现,十强城市在过去10年中基本保持稳定,说明一个问题,城市竞争力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第二列、第三列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的情况,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相对差距较大,从图上可以发现他们的相关关系。综合竞争力初期,可持续竞争力是随着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而迅速提高,之后趋势会相对较缓,之后会经历下降的过程,他们呈现倒U型的关系。从城市竞争力空间变化来看,通过纳入了287个城市的经纬度信息,可以体现出他们的主要变量,同时控制20—30项,可以得出空间变化规律,可持续竞争力的指数会增加,会呈现倒U型关系。这和空间经济学结论大致吻合。


  从可持续竞争力贡献指数来看,排位依次是: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开放多元的文化城市,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创业至上的宜商城市、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交流便捷的信息城市,城乡一体的全域城市。八个分项竞争力指数显著性程度均较高,贡献度的相对差异较小。可持续竞争力分项比较,我们以理想城市的标准设为1,可以看到,大部分八个分项均值水平都在0.5以下,可以说理想城市的相对差距较大。其中城乡一体的全域城市均值为0.2028,变异系数高达0.1253,表明中国城市的城乡统筹水平相对较低,并且城市间的内部差距较大,这是必须正视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可持续竞争力的问题看八个方面的问题分析:宜居城市建设来看:中国城市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表象,轻内在的特点。过去十年,城市病在大中城市开始集中爆发,表现在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疫病流行,食品安全等等。在宜商城市中,招商引资策略上大部分城市是提供土地优惠,比如有竞争力的税收等等方面,忽视了商务环境的建设。一旦企业入驻之后,这些优惠政策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这点上应该引起逐步的重视。地方法规缺乏稳定性和延续性,招商引资主要采用抓大放小,中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相对大企业来说比较困难。和谐城市建设方面,中国城市行政透明度不足,对群众和一些具体事件回应较少。课题组的其他成员对各个城市政府的网站更新中可以看到,政府的网站更新速度相对较慢。


  此外,犯罪率和城市的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虽然中国城市整体犯罪率相对较低,但是上升趋势十分迅速。生态城市建设:最近环境污染引发的重大事件呈现爆发式增长。2013年年初弥漫全国华北地区100多平方公里的雾霾事件引发了国际广泛关注。规划理念急需改进,城市规划中一般会提到,如果是对空气有污染的企业会布局在城市的下风向或者是郊外,对河流有污染的企业会布局在河流下游,所以导致了公用地悲剧的频繁发生,中国的近海污染最近呈现上升态势。知识城市建设:58.4%的城市前要素生产率无任何改善。R&D占GDP比重的均值仅提高了0.6%。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2011年北京、上海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以及论文的发表量总体数量已经超过了香港,但是从总体上看,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全域城市建设方面,过去十年中城乡收入呈现出差距扩大的趋势,幅度不是太高。2002年中国城乡收入比是3.1:1,到2011年是3.13:1,城市化是滞后于工业化,人口城乡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


  从信息城市建设来看,我们发现中国的城市物联网和云计算覆盖率相对较低,在我们的报告中大致是0.02的水平。其中有24.5%的企业两化融合还处于发展阶段,43%处于局部的覆盖阶段,不同行业的融合水平差异较大。


  最后是从文化城市建设来看:中国城市的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基本消亡,基本呈现千村一面的态势,东西部地区文化的开放程度和包容性差异较大。我们的对外开放仅仅局限于边境开放,中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开放程度,特别是文化开放程度今后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