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杜总编辑,专家媒体朋友下午好,我要代表财经院环境并且感谢大家参加第三季度的宏观经济分析会。刚才夏院长讲,2016年的第三季度宏观经济,我记得这个会发起还是在去年年初二月份的时候,在杜总的办公室敲定的。去年第一季度3月份的时候,我们开这样一个会议到今天,今天算是第七次的。这七次会议走下来,我觉得有点感受,想跟大家在这里分享一下,当时杜总商量搞这个NAES分析会的时候,定了两个任务,一个任务就是形势判断,第二是政策配置。这两大任务其实也是经济会议的主题,也是平时做宏观经济分析做的两件主要的事,但是当时之所以定义为季度分析会,实际上就想增加一些分析的力度,原来财经院不是没有,但是是年度分析,随着有月度快报,但是比较零散,所以在月度和年度之间加了一个季度,这样一来想做点实体性的智库必须做的事情,实体性智库区别于实体性,平台性的最大区别就是我们有编制的,固定办公场所,稳定的经济支持,所以我们可以对宏观经济进行长期蹲守的安排,这七次会议开下来,大体的目的得到了。
但是站在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有一个方面还不够,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做的不够,整个的经济学界甚至包括我们各位的媒体界没有,也包括管理层朋友,直接在实践性宏观调控的朋友,目前有极大欠缺的地方需要弥补。旧话说新事,刚才跟杜总聊天,我感觉不管是研讨会还是研发报告也包括个各位记者关于形势分析的判断,带带有过去的理念、过去的思想、过去的方法论证当下的宏观色彩。中间跟日本的朋友做交流,他问我北京的房价是怎么回事,我的回答是真的看不清的,不是说你突然武功全废了,而是形势真的变化非常快。我们既然用了新常态的字眼描绘定位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所以我想说,我们对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判断,一定时刻提醒自己要用新常态的一种理念去看待当前的所有经济形势变化。
因为我们过去经济形势的判断历来是周期性的分析,我们都知道经济是周期性波动,当危机的时候需求不够,但是当下的经济形势变化,显然不能紧紧依靠周期性分析,这已经是我们说过多次,我们也说必须引用结构性分析眼光理念,大家也都认可。问题是当下经济分析的时候,我看到不少的言论,虽然走说是新常态,但是我发现用好多的语言,好多的原理,包括最后的结论仍然是最后的一套东西,旧话新说真的是这样子,讲形势判断是这样子。所以我们能不能第三季度2016年的经济形势大局已定,第四季度牛占可能性不是很大,所以我们必须要比照,起码是比照过去的理念思想和方法进行当前的形势分析,否则不自觉就是照搬原来的方法甚至不改造这是很难全面的,这是经济学界亟待要矫正的事情。
我们第二项任务就是政策配置,不讲远了,今年以后我们所推出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安排,各种各样的都有,这些安排都是打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推出了,也是崛起结构性改革的旗帜之后所配置、设计的。我也试图把它和供给测结构性改革相对接,我发现一件事情,其实大部分的政策我换一面旗帜,需求管理或者是拉动内需也并无不可,换一个口径完全是可以的,问题这是不是也叫做旧话说新事,也是如此。而且在整个的场合讲的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是内容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举一个我的专业例子,比如说减税,财政政策的拿手好戏,7月26日经济形势的时候提出了一个降低宏观税负的安排,可是到今天没有进一步的措施,但是媒体反映很热烈,方方面面企业届也非常期待,但是当你把现在看到的有关减税的安排做一个梳理,发现最大的安排就是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全面营改增至少五千亿,现在已经有2400亿已经落实了。
我们就把它当做降低宏观税负的有利措施。但是这样的政策安排就是我们想要的降低成本物质,或者是供给侧改革减税吗?显然不是。我们是跟着这个政策一路走过来的,不说太远,上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也提出了减税政策,当时提出的是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主基调是这个。这次危机2008年又提出减税,这次直接用的叫结构性减税字眼,不也是上个世纪有增有减的方法吗?2013年十三届三中全会写明了怎么减,意思也是总税负条件下,进行直接税和间接税之间的结构性此增彼减的调整。过去说的减税我理解是结构性的,起码20年都是结构性的。那么当下一定要有别于以往,迄今为止我们看没有这样的解释,没有说要从结构性的减税过渡要总量减税,其实我理解降低宏观税负改了叫稳定宏观税负其实是指向改税了,问题是怎么落实。
其二就讲营改增,迄今为止减五千多亿是怎么减的,一定要有归宿,落在什么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了这个归宿,是为了实行营改增,实行减税降税的措施,我们是用国家的办法支持减税,也就是减税的归宿点是,这是我们目前的政策性安排,如果我们搬家搬到2016年之前我们实行的是需求管理,没有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搬到2014年,甚至是上个世纪,有什么不相匹配的,这不就是典型的需求管理的扩张性经济政策性的安排吗?那么这算是一种旧话新说呢,仍然算。显然这样的安排不一定合适,既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理解一定要把着力点落在供给侧,一定要操作方式落在结构性调整,而且所实施的行动路线图应该是改革的办法,这都解释N的次了。对于宏观经济税制也必须比照以往的烂熟于心的理念来做,不管是形势判断还是政策配置,我觉得到了2016年第三季度末的时候,我想通过媒体朋友们向社会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我们现在不管是形势判断还是政策,每讲一个判断性,每提出政策性的意见都要问一问和过去的操作有何不同。
既然是新常态,一定要操作与新常态相实行的理念思想来做分析。既然是结构性改革,一定要打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烙印。这可能是我们在即将走入2016年年末,开启2017年新的历程的时候交汇点上,真的需要下点功夫,在这方面做点事情的一个重要领域,比照以往的理念思想和方必来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提出宏观经济政策安排主张,可能是下一步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我们想和参考报进行了两年合作,我想跟杜总一起努力把这件事情做好。衷心感谢大家一直对我们宏观政策的分析上积极的支持和热心的关注,我们非常期待大家给我们今天在这里发布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报告提出自己的意见,谢谢大家。
但是站在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有一个方面还不够,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做的不够,整个的经济学界甚至包括我们各位的媒体界没有,也包括管理层朋友,直接在实践性宏观调控的朋友,目前有极大欠缺的地方需要弥补。旧话说新事,刚才跟杜总聊天,我感觉不管是研讨会还是研发报告也包括个各位记者关于形势分析的判断,带带有过去的理念、过去的思想、过去的方法论证当下的宏观色彩。中间跟日本的朋友做交流,他问我北京的房价是怎么回事,我的回答是真的看不清的,不是说你突然武功全废了,而是形势真的变化非常快。我们既然用了新常态的字眼描绘定位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所以我想说,我们对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判断,一定时刻提醒自己要用新常态的一种理念去看待当前的所有经济形势变化。
因为我们过去经济形势的判断历来是周期性的分析,我们都知道经济是周期性波动,当危机的时候需求不够,但是当下的经济形势变化,显然不能紧紧依靠周期性分析,这已经是我们说过多次,我们也说必须引用结构性分析眼光理念,大家也都认可。问题是当下经济分析的时候,我看到不少的言论,虽然走说是新常态,但是我发现用好多的语言,好多的原理,包括最后的结论仍然是最后的一套东西,旧话新说真的是这样子,讲形势判断是这样子。所以我们能不能第三季度2016年的经济形势大局已定,第四季度牛占可能性不是很大,所以我们必须要比照,起码是比照过去的理念思想和方法进行当前的形势分析,否则不自觉就是照搬原来的方法甚至不改造这是很难全面的,这是经济学界亟待要矫正的事情。
我们第二项任务就是政策配置,不讲远了,今年以后我们所推出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安排,各种各样的都有,这些安排都是打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推出了,也是崛起结构性改革的旗帜之后所配置、设计的。我也试图把它和供给测结构性改革相对接,我发现一件事情,其实大部分的政策我换一面旗帜,需求管理或者是拉动内需也并无不可,换一个口径完全是可以的,问题这是不是也叫做旧话说新事,也是如此。而且在整个的场合讲的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是内容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举一个我的专业例子,比如说减税,财政政策的拿手好戏,7月26日经济形势的时候提出了一个降低宏观税负的安排,可是到今天没有进一步的措施,但是媒体反映很热烈,方方面面企业届也非常期待,但是当你把现在看到的有关减税的安排做一个梳理,发现最大的安排就是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全面营改增至少五千亿,现在已经有2400亿已经落实了。
我们就把它当做降低宏观税负的有利措施。但是这样的政策安排就是我们想要的降低成本物质,或者是供给侧改革减税吗?显然不是。我们是跟着这个政策一路走过来的,不说太远,上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也提出了减税政策,当时提出的是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主基调是这个。这次危机2008年又提出减税,这次直接用的叫结构性减税字眼,不也是上个世纪有增有减的方法吗?2013年十三届三中全会写明了怎么减,意思也是总税负条件下,进行直接税和间接税之间的结构性此增彼减的调整。过去说的减税我理解是结构性的,起码20年都是结构性的。那么当下一定要有别于以往,迄今为止我们看没有这样的解释,没有说要从结构性的减税过渡要总量减税,其实我理解降低宏观税负改了叫稳定宏观税负其实是指向改税了,问题是怎么落实。
其二就讲营改增,迄今为止减五千多亿是怎么减的,一定要有归宿,落在什么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了这个归宿,是为了实行营改增,实行减税降税的措施,我们是用国家的办法支持减税,也就是减税的归宿点是,这是我们目前的政策性安排,如果我们搬家搬到2016年之前我们实行的是需求管理,没有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搬到2014年,甚至是上个世纪,有什么不相匹配的,这不就是典型的需求管理的扩张性经济政策性的安排吗?那么这算是一种旧话新说呢,仍然算。显然这样的安排不一定合适,既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理解一定要把着力点落在供给侧,一定要操作方式落在结构性调整,而且所实施的行动路线图应该是改革的办法,这都解释N的次了。对于宏观经济税制也必须比照以往的烂熟于心的理念来做,不管是形势判断还是政策配置,我觉得到了2016年第三季度末的时候,我想通过媒体朋友们向社会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我们现在不管是形势判断还是政策,每讲一个判断性,每提出政策性的意见都要问一问和过去的操作有何不同。
既然是新常态,一定要操作与新常态相实行的理念思想来做分析。既然是结构性改革,一定要打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烙印。这可能是我们在即将走入2016年年末,开启2017年新的历程的时候交汇点上,真的需要下点功夫,在这方面做点事情的一个重要领域,比照以往的理念思想和方必来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提出宏观经济政策安排主张,可能是下一步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我们想和参考报进行了两年合作,我想跟杜总一起努力把这件事情做好。衷心感谢大家一直对我们宏观政策的分析上积极的支持和热心的关注,我们非常期待大家给我们今天在这里发布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报告提出自己的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