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经济思想是在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同时也是系统总结中国实践经验而产生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经济思想。总结百年大党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于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我国发展实践相结合
任何经济思想都是一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百年大党经济思想创新是在系统总结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和改革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基础上,形成的能够指导中国经济建设实践的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我国发展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百年大党经济思想理论创新的基础涵盖四个维度。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理论基础。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具体实践与时代特征相结合,这是百年大党经济思想创新的理论基础。这些思想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构建理论,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破除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被等同于公有制,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被等同于单一按劳分配,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被当作社会主义经典模式的认识误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提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以及把所有制、分配方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高度,都持续丰富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中国经济发展具体实践有机结合的理论飞跃。
第二,坚持党对经济工作领导的政治基础。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百年大党经济思想创新的政治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基础是中国的经济实践,在这一实践中,党作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在制度构建取向、经济改革决策方向和观念行为导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甚至是穿透性的作用。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对革命根据地的直接领导,保障了抗战军需的供给,成功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在过渡时期推进“一化三改”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党的“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初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航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初步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发展阶段。党在理性分析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重大命题,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作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和“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新时代发展的着力点。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群众基础。人民立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决定了党的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工作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百年大党经济思想创新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与经济理论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党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把“为了人民”作为党开展经济工作的根本目的,把“依靠人民”作为党进行经济工作的根本动力,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党进行经济工作的价值追求,不断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有“来”有“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中国力量和人民智慧,让党的理论创新永葆生机。历史的实践经验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正是充分了解了人民的所思、所想和所需,紧紧依靠人民,才能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第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基础。百年大党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关键是要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全面、科学地把握我国国情,是百年大党的经济思想创新的现实基础。革命战争年代,在正确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础上,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创造了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在改革开放前的近三十年间,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造道路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奠定了我国发展的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经济发展格局从半开放向全面开放转型、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轨。21世纪以来,党通过对国内外局势的科学判断和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分析,又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的“新时代”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在更高的基点上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探索历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数量向质量的巨大飞跃。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百年来党的经济工作具有战略性,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新时代我们更加需要加强对百年大党经济思想的政治经济学学理化研究,讲好中国故事,解释中国奇迹。
第一,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范式,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理论是经济活动与经济现实在学术思想领域的集中体现,其发展与范式变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实践密切相关。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因此,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创新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范式。基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实践中深刻认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演进性和阶段性,把握经济规律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形式,继承政治经济学史观范式。不断拓展中国经济理论的创新空间,增强其对中国故事和中国发展奇迹的理论解释力,为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第二,把握中国大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刻把握和尊重中国大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树立正确发展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驾驭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就是不断认识经济规律的过程。提高把握与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增强科学和民主决策的能力,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高度重视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在实事求是和科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中国新时代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在理论上立足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从根本上提高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发展中的基本问题和新问题的本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规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作者系西安财经大学副校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
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news.cssn.cn/zx/bwyc/202106/t20210623_53418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