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出版物 > 《财贸经济》 > 部分文章 > 文章详情

刘澜飚等: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基于微观银行学框架的经济学分析

发表于 baijinlan
摘要 本文将互联网金融对居民资产选择及存款供给的影响引入微观银行学框架,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增强了银行存贷款规模及利率对银行同业市场利率的敏感性,提高了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互联网金融发展加剧了狭义货币乘数的波动,增加了广义货币供应量,降低了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流通速度。同时,本文利用互联网金融、中国人民银行及银行间市场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实证结果支持了理论模型的主要结论。

关键词 : 互联网金融,  利率,  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

作者简介: 刘澜飚,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300071;齐炎龙,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300071;张靖佳,南开大学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300071。

来源:2016年《财贸经济》第1期